
经济新视界0xa313c58155E2aa2899246CaaaCd3cA9e26a24A55
About
一个普通人

经济新视界 2025-07-08 05:21:27 UTC
#天水多名老师血铅也严重超标# 8日上午,甘肃省天水市联合调查组公布了当地幼儿血铅异常事件的调查结果。经公安机关侦查,褐石培心幼儿园园长、法定代表人朱某琳,投资人李某芳,要求该园后厨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7 UTC
今年不只是荔枝大年,也是西瓜、龙眼大年。全球范围看,是大多数农产品的大年。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5 UTC
有条件提前还房贷的其实也不多//@天上掉下个蛇精病:提前还贷,对于个人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最佳理财方式),无可厚非。但如果每个房奴都这么干,就会陷入“合成谬误”,其结果就是大萧条。//@经济新视界: 楼市下行周期让房贷按揭背后的两个残酷真相逐步显现出来:第一个是资产价值是浮动的,而负债是刚性的。房价变化会让房子价值变得不稳定,交易量在价格峰值达到最高,意味着大多数入局者注定站岗,并且无法解套,峰值的资产价值成为一闪而过的账面记录。而按揭形成的负债则是刚性的,不会因为房价变化而改变,它成为购房者每个月都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第二个是按揭背后的真实负债规模要比借款规模大很多。当房价处于上行周期时,市场交易活跃,购房者容易套现,按揭形成的负债压力远小于其真实情况,因为购房者买入几年后卖出,实际只还了几年的利息,按揭背后的还款义务没有被完全履行。而当房价处于下行周期时,市场交易冷清,房子难以套现,购房者被完全套住,只能被动持有,这个套住的时间十年起步,甚至几十年,从而造成购房者只能被迫持续履行还款义务。十年后,即使下行周期结束,但存量房子老化,维护成本提高,剩余价值缩水,脱手依然困难。这又造成最终这波接盘者将只能完全履行义务,即还贷30年,除非他们选择断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0万的房贷,真实的还款金额在150万以上。而这150万基本成为工薪家庭终其一生扣除日常必要开支后可能形成的储蓄上限。可悲的是,购房者往往只计算其贷了多少款,忽略其最终要还多少款,而最终的还款金额才是其真实负债规模。所以,当被房子套住后,这些人的一生大抵被套住了,能翻身的万中无一。现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一是因为周期刚逆转,大多数人手中还有余粮,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二是因为残酷的真相还没渗透现实,套牢者还心存幻想,指望着楼市行情重启或者救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房子市值已经低于房贷规模但购房者却没有普遍“理性”选择断供的原因。那么,在看清这些真相后,套牢者可以做些什么呢?最直接的就是做好贷款余额与剩余资金的平衡,在流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前还贷,减少真实负债规模。如果银行拒绝,那就直接找金融监管局投诉。其次是尽可能择机脱手或者以大换小、以租代购,减少风险暴露头寸。回过头来看,一群神鬼在楼市疯狂时期提炼总结的“理论”和经验,现在想想有多可笑,它们大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条:1.虽然现在按揭压力大,但未来收入是看涨的,收入上涨后,现在的压力就不是压力了。2.一线城市永远涨、核心区域永远涨、中心城区最抗跌……3.现在不买房,工作几年全白忙。4.……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4 UTC
以前叫供给侧改革,现在叫“反内卷”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3 UTC
机构抱团银行股不是因为看好这个板块的业绩表现,而是因为jjjl都想通了:胡乱折腾无意义,躺平收费最实际!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2 UTC
这是多年来的“潜规则”,套住的基民更稳定是这个行业的共识//@楚团长聊聊天: 一个主动权益私募,跌到8毛以下,清盘线是7毛5,这个时候管理人就躺平,争取让这个组合不涨也不跌,防止你赎回,长久的拿管理费。这种傻逼私募,还留着干嘛呢?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10 UTC
国内学阀现象有多严重,就连圈外的人都少都能感受到。学阀现象的背后是资源垄断、学术腐败,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而是言路阻塞与政策误导。历史上,因为学阀错误意见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早已屡见不鲜。这几年对学阀问题的整治难言成效,处罚力度过轻,做不到连根拔起。事后问题依旧,学阀因为其“专业”或“领域贡献”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官方也不愿意为此背上“打压学者”之类的指责,导致事后举报人面临的问题反而比受处分的人还严重。不痛不痒的文件解决不了学阀问题,唯有严刑峻法。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09 UTC
这种统计口径问题,影响最直接的其实是行业政策//@Value_at_Risk: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行业数据对投资干扰很大,比如经常能在卖方研报中看到,某某行业对标海外,中国的数据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实和海外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国内增长空间没了,只是统计数据口径的问题带来的错觉。//@郭嘉宁: #郭站长的农业科普大篇# 统计数据在传播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干扰。我举一个小例子: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这个数字,会被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高频引用,因为在全球各国横向对比的时候,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很直观的指标。而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这个数字会显得很低:2024年,不到40公斤。于是横向对比,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隔壁日韩。但这事儿想想就不对劲,中国每年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猪肉的产量在57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仅仅猪肉一项,合到每个人头上,就超过40公斤了。问题出在哪?统计口径。细看就会发现,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肉类只包括猪牛羊,甚至兔子。我吐槽叫:这应该是全国居民人均哺乳动物肉类消费。是的,消费占比极高的禽类,包括鸡鸭鹅,都是单独统计的。消费占比同样极高的水产品,(包括鱼贝藻蛙等等)也是单独统计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鸡肉鸭淡水鱼海水鱼生产国。但是没算成肉。数字还是对不上啊:是的,在官方的消费统计口径中,只统计了居民直接消费的肉类。肉类加工品没算;农户自养自杀的猪牛羊也没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有历史统计惯性的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不展开说了。反正低调一点,也没啥坏处。但实在没必要和国外的一些膨胀数据做对比:毕竟有些国家的统计中,鸡蛋海带都算肉。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06 UTC
广东的桂味荔枝已经降到了10元2-3斤,市场价,不是收购价。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04 UTC
这时候告强奸反而没用了,导致法律越来越倾向于惩罚老实人。只能说涉事受害者没有一个可怜的……//@蔡大个爱生活: 我给你们说个大瓜吧,这姓冯的“小米总监”我认识。他怎么越滚越大从一个做饭的厨子变成小米“总监”骗了200个女的,发家史我一清二楚。我吃过他做的饭,我哥们儿是他前老板,2019年那会,他是我哥们儿家请的厨师,我去他家做客,就是这男的做的饭,我还当着他面跟我哥们儿说小伙子长得挺精神的。后来他跟哥们儿说不想当厨师觉得没前途,想跟着他混,觉得我哥们做的事高大上(红酒贸易)我哥们看小伙子挺灵通但觉得看问题有点窄,还开导他说,厨师干好了进五星级饭店当个厨师长也有年薪大几十个w的。他死皮赖脸求天天求,后来就入职了我哥们儿的公司。丫把我哥们儿半年朋友圈参加各种活动的照片都盗了过来发朋友圈骗女的睡觉,有一次公司没人,这sb约了个女的在我哥们儿办公室办公桌上做运动,哥们儿洗完澡出来发现手机全是摄像头侦测到有人移动的报警消息,打开监控软件一看都惊了,丫正干着呢,直接接到哥们儿电话,就给这sb开了。还有他和雷军的合影是在小米食堂切墩的时候当时雷总活动喝多了,又比较亲民就跟基层员工们合了个影让丫拿去给利用了,你们看雷军照片里那表情就是没少喝,比较松弛开心。被我哥们儿开了以后他拿着合影和我哥们儿平时出息各种活动的“高大上”照片,开始放飞自我疯狂的忽悠,比如送女的个假包,女的一看他合影再加上他能说会道就信了,也不去验真伪,然后女的回礼送她个真劳力士,包,丫把这些奢侈品放闲鱼上卖了,再拿这钱包装自己去海外旅行啥的,拍照发社交媒体然后接着钓更大的鱼杀更大的猪,就这么滚起来了。偶对了他还参加过pua培训班,这方面可以说轻车熟路。之后的若干年后我哥们儿接到各种女的打电话跟他询问这人具体情况的不下60个,所以他签了200个协议这事绝对不假,因为5年前光给我朋友打电话找他的女的就60个了。因为没把他开除前他注册社交软件偷偷认证的公司信息是我哥们儿公司。被他骗得那些女的一部分比较灵通的自然而然就顺藤摸瓜找到了我哥们儿,到最后哥们儿都烦了,直接说姑娘你想让我干吗?如果你需要我出庭帮你作证,我尽量排时间,如果你管我要他联系方式我没有早删了,如果你跟我聊八卦对他好奇喜欢他那我没空。今上午我和我那哥们儿还见了一面,见面第一句,他就跟我说我草我来的路上吃了一路这煞笔的瓜,丫是真特么敢玩!我前几天给我媳妇分享这个事,我都没注意看,昨天正尿着尿我点开仔细一看当时那泡尿愣是憋回去…………哥们儿说,真的就是咱们平时看抖音啊,直播啊,新闻啊都觉得这世界都已经进化到很牛逼了,各种高精尖,各种牛逼人破迷开悟大明白,结果发现好多看着光鲜挺灵光的人,到最后被一个吃路边牛肉面的低端骗术骗的团团传,太特么讽刺了。他糟蹋的女的宫外孕子宫都摘了的都有,有的快恨死他了,但就是拿他没办法,很多人都碍于隐私和面子所以就这么多年都没发酵,这事这回能搞这么大一个是人数太多 女的们联起手要搞他,再一个也有可能是小米的竞品公司看这是个机会背后推了一拨流量,要不然也不会闹这么沸沸扬扬的。我不是蹭流量,是我看网上好多人都对他是怎么从厨子身份瞒天过海变成“上市公司总监”把事情搞这么大骗了那么多女的感到震惊和懵逼,但又没有人能解释清这个事,而我确实知道,揭露一下给大家提个醒。现实是残酷的,就是这么low的玩法+pua心理,就把那么多人给骗了,其中还不乏吃过见过的。不知道这孙子现在抓没抓着,反正我看他抖音号还在,小米法务要是不起诉他那特么这负面影响太大了。该说不说,他做的川菜确实好吃……#吐槽##大个碎碎念#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02 UTC
地狱空荡荡……//@看看新闻KNEWS: 【#12岁女孩被继母凌虐致死##生父协助继母喂食1600片泻药虐女#】福建莆田12岁女孩刘思琪遭继母许某花和生父刘某长期虐待致死。2023年12月,许某花以"惩戒外逃"为由将琪琪捆绑在卫生间17天,期间持续虐待。生父刘某协助购买1600片泻药喂食,收到虐待照片后回复"打死她"。琪琪死于外伤、感染、饥饿导致的急性循环衰竭。许某花事后销毁证据企图伪装意外。2024年法院一审判决:许某花犯故意杀人罪及虐待罪判处死刑;刘某犯故意伤害罪及虐待罪判处五年六个月。生母白春燕从判决书才知女儿遭遇。#保护消失的孩子# 看看新闻KNEWS的微博视频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5:00 UTC
楼市下行周期让房贷按揭背后的两个残酷真相逐步显现出来:第一个是资产价值是浮动的,而负债是刚性的。房价变化会让房子价值变得不稳定,交易量在价格峰值达到最高,意味着大多数入局者注定站岗,并且无法解套,峰值的资产价值成为一闪而过的账面记录。而按揭形成的负债则是刚性的,不会因为房价变化而改变,它成为购房者每个月都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第二个是按揭背后的真实负债规模要比借款规模大很多。当房价处于上行周期时,市场交易活跃,购房者容易套现,按揭形成的负债压力远小于其真实情况,因为购房者买入几年后卖出,实际只还了几年的利息,按揭背后的还款义务没有被完全履行。而当房价处于下行周期时,市场交易冷清,房子难以套现,购房者被完全套住,只能被动持有,这个套住的时间十年起步,甚至几十年,从而造成购房者只能被迫持续履行还款义务。十年后,即使下行周期结束,但存量房子老化,维护成本提高,剩余价值缩水,脱手依然困难。这又造成最终这波接盘者将只能完全履行义务,即还贷30年,除非他们选择断供。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0万的房贷,真实的还款金额在150万以上。而这150万基本成为工薪家庭终其一生扣除日常必要开支后可能形成的储蓄上限。可悲的是,购房者往往只计算其贷了多少款,忽略其最终要还多少款,而最终的还款金额才是其真实负债规模。所以,当被房子套住后,这些人的一生大抵被套住了,能翻身的万中无一。现在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一是因为周期刚逆转,大多数人手中还有余粮,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二是因为残酷的真相还没渗透现实,套牢者还心存幻想,指望着楼市行情重启或者救市。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房子市值已经低于房贷规模但购房者却没有普遍“理性”选择断供的原因。那么,在看清这些真相后,套牢者可以做些什么呢?最直接的就是做好贷款余额与剩余资金的平衡,在流动资金有保障的前提下,尽可能提前还贷,减少真实负债规模。如果银行拒绝,那就直接找金融监管局投诉。其次是尽可能择机脱手或者以大换小、以租代购,减少风险暴露头寸。回过头来看,一群神鬼在楼市疯狂时期提炼总结的“理论”和经验,现在想想有多可笑,它们大体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几条:1.虽然现在按揭压力大,但未来收入是看涨的,收入上涨后,现在的压力就不是压力了。2.一线城市永远涨、核心区域永远涨、中心城区最抗跌……3.现在不买房,工作几年全白忙。4.……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4:59 UTC
除了营销(比如理财、卖课、培训等割韭菜的)因素外,造成百万在大部分人眼中并不多的重要原因是房贷。房贷让普通人用几十万的资金钱翘起两三百万的资产,从而让他们有了坐拥两三百万资产的错觉。他们很少用有效市值减去真实负债来衡量自己的净资产,潜意识简单地认为自己拥有了几百万。//@投鱼问道: 转载。重新认识一百万元。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4:57 UTC
不管你信不信……//@搜狐新闻: 【#警方回应海口赤裸幼童被关三轮车铁笼#:要求监护人不能采取极端管控措施】6月16日,海南海口几名幼童赤裸着被人关在一农用三轮车车斗铁笼里,附近有市民将农用三轮车拦停。并向当地警方报警。记者从当地警方获悉,幼童一家人到海南游玩,幼童和其母亲有智力缺陷,幼童父亲怕几人乱跑将他们关在笼子里,警方要求幼童父亲尽到安全管理责任,不能采取极端管控措施。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网页链接新京报我们视频的微博视频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4:55 UTC
中国之前对互联网企业集中开展包括反垄断在内的各类调查,这一步其实做得非常对,但是奈何在舆论裹挟下基本不了了之//@蘸盐:建议抖音把注册仿冒账号的手机号、IP地址、设备串码这些也记录一下,并跟抖音已有账号对比匹配,追加处理//@怂的载体: #抖音回应涉扁担女孩账号处置过程#,流量让人疯狂,不要让流量乞丐把网络中仅剩得那点光也给浇灭!

经济新视界 2025-07-05 14:44:53 UTC
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管理学的问题//@福报KOC:老板不扩张,不想增长,员工同意吗?工资不涨了,升职机会没有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员工三年五年不涨工资不升职怎么办?老板还是老板。老板其实是最早认清现实的,因为处于市场一线,但很多时候也不纯粹是老板的扩张思维,是员工推着老板让他扩张,因为只有扩张员工尤其是管理层才有更多的机会,一直扩张到公司破产,老板傻眼//@风中的厂长: 老板的卷在于,大家都想增长,因为过去几十年增长惯了,大到房地产新能源,小到卖衣服鞋子化妆品。而现在市场饱和了。蛋糕就那么大,你要增长,那别人就要下滑。如果大家都追求不增长,或者我们只做新东西,不和别人竞争,那就不卷了。打工人的卷在于,你被绑在公司这辆战车上,老板需要kpi,你不得不卷,你不卷别人也会卷,那你说怎么办?所以我很理解打工人,确实太无奈了特别是新兴行业。我也没办法,我一直在创新,寻找新市场,而且尽量不和别人竞争,很多产品都是重新开发设计,主打品质的。无奈太多人低价模仿我,快速做烂市场,还要跟我价格战。我现在也只能被动防御。我有无数的创新故事,为此我还写了一本书,下个月出版。这里就不啰嗦了。互联网大厂招聘也卷,我们那会儿二本都能进,现在都要985 211了你说咋整。毕业生太多了。为什么电商最卷,是因为商家被平台赛马,现在的算法出自985 211,全国最聪明的脑袋来算我们这些学历不高的土老板,我们哪里扛得住?而且平台永远挑快马,这匹马累垮了,换一批马就好了。电商要想舒服,还是得小而美,排名中游不被人盯着,闷声赚钱。最舒服的,还是线下开个特色小店,品质和手艺是门槛,客户是邻居街坊,一般人也抢不走。你开个便利店或者小超市也不行,马上被外卖平台的自营超市或者x马的NB店给抢走了。要想不卷很简单,所有老板、平台、商家,不要拼命扩张了,不要抢别人的了。慢下来,做好自己一亩田三分地,大平台,xx外卖平台,不要开自营超市了,不要开NB店了。给小商小贩留口饭吃。要赚钱,做创新,做一些没有的新产品。或者赚外国人的钱。我完全支持!

经济新视界 2025-04-16 10:48:52 UTC
#订婚强奸案二审驳回上诉# 事件造成的负外部性,特别是对婚恋市场的影响难以想象。只能委婉的说,司法系统里女性占比过高真的不是好事。

经济新视界 2025-04-16 10:48:50 UTC
#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到底有多荒谬# 双方都已经有点下不来台了,任何让步都会被认为是认输,而双方很明显都不愿意认输。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a313c58155E2aa2899246CaaaCd3cA9e26a24A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