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
About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8-02 02:01:01 UTC
《士兵突击》里有一句经典名言,“好兵是不分兵种的”。同样的道理,优秀的人也是不分专业和职业的。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31 11:08:13 UTC
民政部公布的《2024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依法办理离婚手续351.3万对。2024年结婚登记数为1978年有数据统计以来历史第二低,最低值是1978年的597.8万对。结婚登记数是从2014年开始下降的,总体下降趋势已经持续10年。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30 20:58:26 UTC
占理不占情啊,也只能这样了。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30 09:03:51 UTC
同志们,想请教一个关于出口退税的问题,2024年我国出口退税规模将近2万亿。现在出口价格应该不高,内卷严重,为什么还要搞出口退税,退税的行业主要是哪些行业,有没有比较专业的报告推荐一下,感谢。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9 18:25:13 UTC
刚看到旧书网上面有人去年把我的博士论文专著给卖了,就卖了10块钱,是谁!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9 07:20:44 UTC
很多人在决策的时候没有长远眼光。比如说现在对文科喊打喊杀的这种风气,似乎学理工科才是最终出路。其实未来失业最严重的就是理工科,文科反而是吸纳就业最重要的学科。理工科重视是因为现在国家需要,大量人力和资源向这个方向涌入。但十年之后你再看看,绝对严重过剩。并且理工科如果转换就业难度比文科要大很多。理工科对应的大类是制造业,制造业能吸纳那么多就业吗?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9 07:20:42 UTC
这老胡真是啥热点都蹭,有用的也蹭没用的也蹭,事实上他说的绝大部分话都空洞无物,也不知道让他维持这个特别的身份到底是正面形象还是负面形象。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8 21:37:42 UTC
我最近写了个东西,还没发,里面有一条建议是发放生育补贴。这个政策出来了,我灵机一动,改成增加生育补贴,完美。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8 09:10:03 UTC
成都又取消限购又降低首付比例的,成都也不行了吗?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7 21:01:55 UTC
股市和楼市之间有没有相关性?我觉得现在是没有的。以前有没有?或许有一点。我没有做过实证研究,但总体感觉很弱。两者之间的联系可能有两个,一个是风险偏好,另一个是相对的投资回报率。股息率具有向好的趋势,但租售比却十分不稳定。你觉得现在稳定了,但你怎么知道租金会不会继续降呢?一个是长期向上的资产,一个是向下的资产,一个流动性很强,一个却很弱,怎么去相关呢?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7 08:52:22 UTC
前一段时间搞的外卖大战,应该是反内卷严重打击的行为,头部企业花那么多钱,就为了抢份额,还迫使商家让利,最终商家利益受损,消费者也没得到好处,看似点的几份外卖价格便宜,但实际上大概率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谁吸收就业增量多,谁就应该享受更多政策支持。//@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提高工资这个事情,我理解确实对于很多单位有难度。比如说,zf没钱,体制内加工资困难。很多实体企业经营也一般,人为强制限制工作时长势必会大幅提高人员成本,加大经营压力。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企业本身很赚钱,但是仍然在压榨员工。或者是本身企业盈利很好,但是由于处于半体制内仍受相关约束,有钱也不能发。我认为应该先从有能力发但不发的这类企业和行业入手。比如说那些打价格战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他有钱搞好几百亿去补贴,他就没有钱多发工资吗?完全可以限制这类企业的用工时长,迫使他们增加人工支出。我认为对于用工时长可以差异化对待。对于那些经营困难的,用工时长和工资增长可以弱化考核,甚至不考核。但对于经营不错的,一定严格考核。从政策导向上来说,鉴于经济发展已经处于新阶段,应该完全摒弃传统思维,依靠劳动成本谋取竞争优势的思路。要单靠这个,怎么拼也拼不过东南亚。不解决老百姓挣钱难就业难的问题,任何刺激消费的措施都很难有太大的作用。根本上还是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7 08:52:19 UTC
提高工资这个事情,我理解确实对于很多单位有难度。比如说,zf没钱,体制内加工资困难。很多实体企业经营也一般,人为强制限制工作时长势必会大幅提高人员成本,加大经营压力。但是,同样也有很多企业本身很赚钱,但是仍然在压榨员工。或者是本身企业盈利很好,但是由于处于半体制内仍受相关约束,有钱也不能发。我认为应该先从有能力发但不发的这类企业和行业入手。比如说那些打价格战的头部互联网企业,他有钱搞好几百亿去补贴,他就没有钱多发工资吗?完全可以限制这类企业的用工时长,迫使他们增加人工支出。我认为对于用工时长可以差异化对待。对于那些经营困难的,用工时长和工资增长可以弱化考核,甚至不考核。但对于经营不错的,一定严格考核。从政策导向上来说,鉴于经济发展已经处于新阶段,应该完全摒弃传统思维,依靠劳动成本谋取竞争优势的思路。要单靠这个,怎么拼也拼不过东南亚。不解决老百姓挣钱难就业难的问题,任何刺激消费的措施都很难有太大的作用。根本上还是要从制度层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26 18:51:26 UTC
日本在1990s及以后也出台了很多就业支持政策,但是效果一般。其实任何政策都是如此,想指望政策扭转趋势是不可能的,至多是缓释不利影响//@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日本当年泡沫破裂后也是年轻人最惨。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