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

About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8 05:05:38 UTC

华尔街见闻提到,买指数还能分散风险吗?全球股市集中度再创纪录。目前,美国十大公司的市值占全球股票市值的 22%,创历史新高。过去六年里,这一比例翻了一番。作为背景,在 2000 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期,这一指标为 14%,即低了 8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美国前五大公司的全球股权价值占比达到创纪录的16%,这也是历史最高水平。目前这一数字是 2000 年峰值的两倍。少数股票正在推动全球市场。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6 07:06:52 UTC

房市的基本问题是老百姓没钱,杠杆率没空间,就业也不行,所以无解。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3 11:22:22 UTC

转发微博//@机工战略: Nathan Rosenberg 的经典论文《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是理解“制造强国如何起步”的核心文献之一。这篇论文发表于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是经济史与创新史领域的奠基性研究之一。Rosenberg 的核心论点可以浓缩为一句话:“美国的工业领先,不是因为单一发明,而是因为机床产业中持续、分散、累积的技术改进。”也就是说,美国在19世纪的制造业革命并非来自一两项重大突破(如蒸汽机或电力),而是来自一个不断改进机床、提升加工精度、标准化零部件的系统性过程。这个过程让美国形成了所谓的 “continuous innovation system”(持续创新体系),从而支撑了后来的大规模制造(mass production)。这篇报告分析了机床,而机床正是“制造制造力”的产业第一、机床工业是“制造制造力的工具产业”(an industry that makes the tools for making everything else)。任何工业部门的效率和精度,最终都受制于机床的能力。因此,机床工业的技术进步会外溢到所有其他制造行业。这是一种“乘数型创新”或“系统性创新”(systemic innovation)。第二、美国机床产业的技术进步是累积的、分布式的技术进步不是来自单一中心或个别发明家,而是来自许多工厂工程师和技师的日常改良。这种改良包括刀具材料、滑道结构、夹具系统、切削精度、换刀速度、冷却方式等多个方面。Rosenberg 特别强调这种“渐进式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累积起来的力量。美国制度与市场环境促进了机床创新,他指出,美国在当时具备几项独特条件。这形成了一个市场驱动 + 工程师改良 + 产业联动的创新模式。Rosenberg 还提出一个重要观察:机床的技术演化呈现出“自我强化路径”(self-reinforcing trajectory)。例如:精度的提升 → 扩大了可加工产品种类 → 反过来要求更高精度;新材料(如钢合金) → 要求更强的机床刚性与切削能力;自动化需求 → 推动了早期控制机制(如凸轮、齿轮、连杆系统)的发展。Rosenberg 批评了传统“伟大发明论”(Great Inventions Theory):“经济史学家过于重视少数革命性发明,却忽视了无数在车间里进行的小改进。”他强调:这些分散改良形成了制度性学习机制;创新不是一时事件,而是一种持续的“能力积累”;技术变迁是结构性和路径依赖性的过程。这为后来“国家创新系统”(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理论、以及“产业学习曲线”“技术轨道”等概念提供了早期思想源头。Nathan Rosenberg 通过机床产业告诉我们,制造业强国不是靠奇迹式突破,而是靠漫长的、分散的、积累式的工程改良。而中国今天在机床领域的进步,正体现出这种“累积式技术演化”的再现。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3 11:22:18 UTC

转发微博//@历史的进城: #中方回应美方威胁加征100%关税#彭博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稀土在全球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更深层次的是美国想要替代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困难远超想象。问题不在“有没有矿”,而在于“有没有体系”。中国不仅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更掌握了全球超过 90% 的分离与冶炼产能。冶炼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也是处理起来最复杂的部分。上百级化学萃取、强酸反应、尾矿处理等过程,对技术、经验与环保体系都有极高要求。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投入与试错,才形成规模化、稳定化、并相对环保的生产体系。美国虽然在加州重启了Mountain Pass 矿,但开采出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加工,这正说明“有矿不等于能用”。要在本土重建完整产业链,美国必须从采矿、分离、冶炼到磁材、合金、电机等环节全面布局。这不仅是工业问题,更是国家级系统工程。从时间上看,勘探与复产需 5–8 年,冶炼体系建设至少 8–12 年,下游生态完善还需 5–10 年,整体周期约 15–20 年。更大的挑战来自环保法规、成本压力与技术积累,美国缺乏中国那种自上而下的高效主导产业协调机制。换言之,中国的优势并非资源垄断,而是工业文明的积淀。若美国想复制这套体系,不仅需要时间和资金,更需要打造出一个“小型中国”。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1 16:01:05 UTC

她说的是真的,我们这边苞米今年是7毛钱一斤,10吨也就一万四,而且这还不是净收入,是总销售额,去除成本几乎不挣钱。我前两天碰见一对夫妇,他俩在地里扒玉米,因为他家附近秸秆无法处理,所以不能用机器只能手工扒,那真的是茫茫一片苞米地,可以想象一下两个人扒出10吨苞米需要付出多少汗水。我们平时花钱可能没有太多概念,但一旦换算成具体的东西可能真的很恐怖。一丝一毫皆应珍惜,不可靡费。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的微博视频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1 16:01:01 UTC

转发微博//@历史的进城: 据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经与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签署协议,第4季起对铁矿石现货贸易实施人民币结算。这一看似技术性的变化,背后其实是一场全球资源定价权的重塑。表面上,中国赢得了一场价格谈判。此前,BHP坚持按年度合同价销售铁矿石,每吨约109美元;而中国要求按季度现货价计算,约82美元。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甚至传出中国短暂停止采购BHP矿石的消息。如今,BHP选择让步,同意以接近现货价成交,并接受人民币结算。价格只是表象,定价权才是本质。过去30年,铁矿石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澳大利亚和巴西手中,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年度合约价。直到2022年,中国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将全国40%的进口量集中到一张谈判桌上——这就像沃尔玛突然进入菜市场,游戏规则从那一刻起开始改变。通过集中采购与短期现货化机制,中国让“买方定价”成为现实。对中国钢铁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求波动灵活采购,不再被年度高价合同束缚;对BHP而言,则是面对“最大客户的集体议价”,不得不重新计算得失。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是全球第二大海运商品,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这也是美元霸权的根基之一。如今,BHP首次接受人民币结算,等于在美元主导的资源体系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一步。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资源策略:买方联盟 + 现货化定价 + 本币结算。铁矿石只是第一块拼图。未来,这种模式可能扩展到液化天然气(LNG)、铜、甚至大豆等关键资源上——凡是中国是最大买家的领域,都有可能重新定义交易规则。对澳洲而言,这份协议意味着部分出口收益下降,但也避免了失去最大市场的风险。毕竟,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替代中国的采购量。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时间换空间”的豪赌——用短期采购压力换来长期制度主动权。这份协议没有喧嚣的政治声明,却可能比关税战、汇率战更具历史意义。全球资源秩序的重构,往往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规则的重写”完成的。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或许正是那第一笔关键的涂改。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30 UTC

浪漫拿了wsb九连冠,是目前现役最强人族选手,也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最顶级的魔兽争霸职业选手。很多人不喜欢他赢得比赛之后的嘴脸,我却不以为然。一个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绩,第一,要万分努力,远远超越常人的努力,第二,要有绝对的自信,这是既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同时也是面临严峻考验时心中的那份底气和信心。浪漫的嘴脸,虽然略显张狂,但也是自信的体现。所谓自信和谦虚,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拥有二者,才可能持续精进,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27 UTC

K签这东西我怎么没看懂,到底想放进来什么人,感觉标准好低,有阴谋论说是为了放润人开的口子,真是这样吗?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24 UTC

财新说上海市国企接手校园餐厅业务,这不挺好吗,全国的校园餐厅都应该国企接手,避免一些企业挣昧良心钱,食品安全也有保障。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22 UTC

总有人幻想着国内会出现恶性通胀助推资产价格,这种可能性在我朝基本不存在,看看日本就知道了。日本印钱的程度都没能大幅助推资产价格回升(虽然出现回升也是很多年以后,并且年化并不恐怖),更何况我朝。人口下行趋势下出现恶性通胀非常困难,即便搞财政赤字货币化,这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几乎无限的生产能力。未来想出现高通胀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低通胀才是常态。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20 UTC

现在整体对外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所以应对惊涛骇浪必须要快。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17 UTC

看了一下 社保基金的年报,他的资产大部分是委托投资,我以为大部分资产是自己投资。那既然是委托投资,怎么还能做到这么高的收益呢?基金公司投资能力这么强吗?如果这么强那相关基金公司的基金岂不是卖爆了?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15 UTC

刚才看到楼下京东快递小哥一脸愁容,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他昨天今天已经扣了200了,客户取消单子扣100,投诉扣100,他现在手上单子巨多,送送不过来取取不过来,取不过来客户就可能取消订单扣钱,旁边顺丰小哥精神状态就比较好,没有这种问题。请问京东快递能不能改革一下这个制度,一个快递小哥送多少单才能挣100块钱,他肯定是想多送单啊,扣钱扣太多了。第一,增加快递员招聘,第二,减少罚款。@京东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12 UTC

事实证明,印钱是没有用的,日本案例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要摒弃ZC万能论的思想,还是要尊重经济规律、市场规律。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09 UTC

买过股票ETF的只有日本央行。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06 UTC

这写的不对吧,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19世纪还没有美联储呢吧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03 UTC

2021年以前的几年,每年城镇就业增加1000万左右。2021年以后,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下降。而另一方面,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又在快速上升。此外,从城镇和农村整体就业来看,就业人数在2014年达到峰值,76349万人,此后基本维持下降态势。这就是目前整个就业市场面临的大环境。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2:00 UTC

量化宽松政策对中产阶级似乎是受益的,具体的渠道可能还是经济复苏和工资上行。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1:58 UTC

美国2000年至2008年出口份额持续下降,2008年至今出口份额相对稳定。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口份额持续下降,亚洲四小龙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中国持续增长。以目前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未来出口份额有望继续上升。当前全球贸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单靠保护很难对抗竞争力的下滑。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09 11:01:55 UTC

如果有瞬间移动技术就好了,人民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提升,那时候也就没有一线城市了,有了这个技术人类生活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