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
About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7 20:30:22 UTC
张子宇是上天赐予中国女篮的特别的礼物。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7 20:30:21 UTC
各种关系真的是错综复杂,有时候知网真的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7 09:09:48 UTC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比较简单没有bj的都比较快,bj太深的都很慢很慢,比如4+4。所以一个比较简单的判断是,如果结果出的很快,基本是真实的,没啥问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6 06:22:21 UTC
//@Degg_GlobalMacroFin:回复@印记永恒:Census Bureau的数据是在T+2个月初公布T月数据。所以6月数据要在8月初公布。//@印记永恒:有没有更新至6月的//@Degg_GlobalMacroFin: 美国各主要贸易伙伴在年初以来被实际加征的关税税率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6 06:22:19 UTC
一个冷知识,英语不是美国官方语言。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5 09:06:22 UTC
从很多个角度来说,2035年都会是一个神奇的时间节点。比如说,那年中国研发支出/GDP应该已经超过了美国,位列主要经济体第一(目前已经超过欧盟平均水平)。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5 09:06:21 UTC
万科现在值多少钱是个迷。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5 09:06:20 UTC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消费的报告,以前这方面材料看的也比较多。最近的报告一个主流观点是,现在商品消费差的不多(主要基于实物消费数量逻辑),主要差服务消费,因此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之前关于消费不足的观点还有一个流行的结论,说是居民收入分配有问题,初次收入分配给居民的偏低。应该说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都不是问题的本质。比如说消费不足的问题,2020年以前怎么没人说呢?当时服务消费就多吗?再比如分配的问题,2020年之前也没人说,怎么现在就开始说呢?核心还是增速下降了,预期转弱了,所以就会从各种角度去找问题。提振消费的核心永远是增加收入。消费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正如很多网友所说,我要是有钱了我还用你教我怎么花钱吗?另外就是关于收入分配的问题。其实从初次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说,我朝并不比其他发达国家低多少。所谓zf分的略多那是因为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的经济体zf掌握资源多他才能去搞基建实施各种产业政策。收入分配这个问题现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你让zf分他也没钱,他也在赤字在举债啊。提振消费和增加收入之间似乎变成了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事实上有其他外生变量可以打破这个循环。比如说技术进步,促进出口,这些都是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加进而增加消费实现良性循环的途径。促进消费的很多做法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但其实不是重点。单纯指望靠促进消费如何去提振经济很困难,因为核心问题没有解决。所以说,可以去营造这个氛围,可以去鼓励,但是重点一定是在别的地方,比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等等。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3 14:41:32 UTC
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个白人男性在国内会有特别的对待,是因为长的帅还是慕强心理?其实慕强最容易被骗,哪儿有那么多强,很多强大都是装出来的,或者本身就是一种幻觉而已。经济总量都干到第二了还有这种心态,真的理解不了。有谁能解释解释,或者有没有人真的有这种心理的,到底是出于一种什么心态偏爱白人男性?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1 20:12:19 UTC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以法之名,还不错的电视剧。就是这个女主角感觉有点儿一般,身上缺少那种气场,那种狠劲儿。张译我也有点儿看不懂,刚开始明明发现了他好朋友冤屈的疑点,却一直犹犹豫豫,不像是多年好友的感觉。虽然我理解人在那个时刻的私心,但这又与他之后的行为有矛盾的地方。总之,感觉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别扭,如果说内心经历了矛盾,但最后为什么又决定继续又缺少必要的过程。不过,不妨碍是一部好剧。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1 20:12:18 UTC
这个洪亮的身上缺少那种担当精神,自己那么好的好朋友人不明不白的没了,自己又是副组长,居然还各种犹疑,确实不太不理解//@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强烈推荐大家看看以法之名,还不错的电视剧。就是这个女主角感觉有点儿一般,身上缺少那种气场,那种狠劲儿。张译我也有点儿看不懂,刚开始明明发现了他好朋友冤屈的疑点,却一直犹犹豫豫,不像是多年好友的感觉。虽然我理解人在那个时刻的私心,但这又与他之后的行为有矛盾的地方。总之,感觉这个人物塑造的很别扭,如果说内心经历了矛盾,但最后为什么又决定继续又缺少必要的过程。不过,不妨碍是一部好剧。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0 13:37:58 UTC
到现在还有人相信小作文,真的是没救了,感情过于淳朴。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10 03:20:52 UTC
现在韩国fanhua情绪在上升吗?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09 16:54:39 UTC
日本经济自1990s开始经历失去的30年,税收收入下降,但是支出强度一直比较高,所以就靠发行国债弥补。高强度的支出虽然把zf债务水平推到了一个极高的位置,但是保证了两个事情,第一,日本居民养老保障大幅提升,因为支出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增加社保,第二,GDP没有萎缩,人均GDP维持在4万美元以上。其实能做到这两条,债务水平已经就不那么重要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这些支出,养老保障水平很低,并且GDP大幅下滑,那么即便是拥有一个比较健康的zf债务水平也没有意义了。需要说明的是,我并不是支持要大幅增加国债发行。事实上发多少国债要完全看经济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如果没有什么路可走了,当然在债务问题上就要解放思想。但如果还有增长的潜力,还是要努力控制债务水平。另外需要补充的是,也并不是谁都能学得了日本。日本能够支撑高债务有很多特殊的原因,很多国家别说到日本的这种债务水平,就是到全球平均水平之前就已经债务危机了,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论,看别人行我也行,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误解,还是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国情来决策。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09 16:54:38 UTC
给大家看看日本和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这两个国家普通居民还是比较有钱的,我们总骂特朗普,说他的BBB把财政搞失控了,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是,这个BBB对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友好的。日本和美国居民资产端的资产都还是很实的,日本居民一半都是现金和存款,不像我朝居民,大部分资产是日益贬值的房子,等到老了房子也老了不值钱了。我们GDP这些年上的很快,但是GDP是流量不是存量,从财富积累的角度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积累了大几十年上百年,家底还是有的,我们追赶还需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是在追流量,追GDP,存量需要赶超的时间更久。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09 06:37:50 UTC
继续投,以后经济增长就靠它了//@人民日报: 【#中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发布会#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07-06 21:39:10 UTC
我们国家应该还是有其特殊性在里面,在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下,金融业增加值就是会高,而且从业人员占比也会高,美国金融行业就业人员占比高是另外的逻辑,他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市场,就业占比高很正常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