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lue_at_Risk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
About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星球ID:17168202;备用微博:Risk_at_Value

Value_at_Risk 2025-04-05 14:03:58 UTC
把困境全甩给全球化是不对的,全球化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内部分配问题,那些受益于全球化的跨国企业赚走了大量的钱,但并没有带给美国人民相应的财富效应——工作都给了海外,甚至税收也大头在海外(避税天堂),那些创始人、大股东、高管富豪们有大把的避税手段。//@有限次重复博弈://@理白君:No trade is free.//@雕弓天狼love: 让财富回归 莱特希泽解读关税战深层动因2025年4月2日,川普宣布针对全球的对等关税开启,并把这一天称之为“美国解放日”。在4月2日来临之前,美国前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在接受前福克斯新闻主持人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的采访中深度解读了川普贸易战的前因后果,并回答了关于关税是否会引发通胀等一系列广受关注的问题。莱特希泽的这次受访内容信息量很大,莱特希泽意图让国际更清晰地理解川普的关税政策。莱特希泽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全球化贸易体系对美国来说是失败的体系,给美国造成四大灾难性后果:如巨量财富转移、经济放缓、技术落后、美国人变穷变短命。二、为防止国家长期维持巨额顺差,美国必须从自由贸易转向平衡贸易,而关税是达成贸易平衡最有效最灵活的手段。三、川普的经济政策是关于关税、减税、削减支出、放松管制、增加能源供应等在内的组合工具包,这些组合政策不会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全球化令美国20万亿财富流失海外莱特希泽说,全球化二三十年来掏空了美国,20万亿美元财富流失海外,而川普的关税战目的就是扭转这一趋势,让美国回归以中产阶级为支柱的社会结构。莱特希泽提到一个概念,美国的国际投资头寸,它衡量的是所有美国人在全球拥有的资产与全世界在美国拥有的资产之差,这个数字现在是负23.5万亿美元。而20年前这个数字大约是负3万亿美元。所以20年期间,美国已经将大约二十万亿美元的国家财富转移到海外,换来的是当前的消费。根据莱特希泽的观点,贸易本来是互通有无,使双方都提高生活水平,但现在的情况是,美国拥有开放的资本系统和贸易系统,而其它国家则制定了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的目标不是提高其国民生活水平,而是获取财富。这些国家试图通过获取财富来购买美国的资产、技术以及所有能让它们变富有的东西。所以目前的贸易系统的失败点之一就是它根本行不通,如果一个国家每年都有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不是这个贸易系统被设计的初衷。财富转移呈几何级恶化 美国经济放缓2003年巴菲特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财富流失问题,他担心贸易逆差导致美国人的净国际投资头寸变成负数。巴菲特当时提出财富转移的数字是负2.3万亿美元,并说必须回到贸易平衡。但是自从2003年以来,财富转移的情况呈现几何级恶化。而这方面的后果,就是目前的这个系统减缓了美国的经济增长。莱特希泽说,从1960年到1980年,再从1980年到2000年,再从2000年到现在,分这三个阶段来看。从1960年到1980年,美国有14年的GDP增长超过3%,这是合理的GDP增长。莱特希泽说,从1980年到2000年,又有14年GDP增长超过3%。从2000年到现在,美国只有3年的GDP增速超过3%,而且还包括一年是疫情期间的,不太算数的,所以美国上一次GDP增长超过3%,是在18、19年前,而这跟1990年代开始的超全球化、超自由贸易时期正好相吻合。美国创新减缓、技术领先地位恶化全球贸易体系对美国的第三个恶果是让美国创新减缓、技术领先地位恶化。莱特希泽说,有人认为美国负责创新,其他人负责制造,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大多数创新都发生在制造的现场。有很多数据表明美国在这方面已经落后:美国发明个人电脑,但现在美国几乎不生产电脑,而且没有一台电脑不是用外国零件制造的。美国发明了半导体,但现在美国只生产全球总量的8%。美国曾经主导这些领域,包括稀土元素、太阳能板、核能…….等等,所有这些领域,美国不仅失去了领先地位,甚至根本上退出了竞争。莱特希泽表示,由澳洲政府和私营部门支持的澳洲战略政策研究所曾经追踪了64项被称为关键技术的领域。其中,美国在这64项中,有57项落后于中国,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美国所需要的东西。而在15年前,美国只落后3项。所以在这个超全球化、超自由贸易或巨额贸易逆差的时期,美国的技术实力实际上在退步。莱特希泽在受访中反驳了制造业不重要的观点,强调它带来高薪工作和创新,还有国防能力以及经济衍生效果。而失去制造业会导致技术落后和工人困境。莱特希泽的观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制造业工资更高,福利更好。对那些不会成为脑外科医生或者宇航员的人们来说,他们能够更好地留在制造业这样的工作中。第二,制造业雇用了大约80%的美国工程师,占私营部门研发的90%左右。制造业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大概会衍生出8到9个工作岗位,而且这些衍生岗位都是好工作。第三,美国需要制造业来创新,需要制造业来保护这个国家。必须有制造业,这不只是国家安全问题,不只是能制造炸弹和潜艇,这意味着能够制造钢铁、汽车、电池、太阳能板。美国必须能够制造所有这些东西,才能够去打仗,或者阻止战争发生。这是川普政府的真正目标。美国工人生活质量恶化 变穷寿命变短莱特希泽认为全球化对美国的第四个灾难性后果,就是目前的贸易体系导致美国工人阶级的生活质量恶化,使他们变穷寿命变短。在他看来这也是最严重的后果。莱特希泽指出,以前80%的美国人自认为是中产阶级,而且跟富人之间差距不那么大。在美国三分之二的工人只有高中学历,这些人不是边缘群体,而是美国的根本。但是大家看到,这些人失去了工作,他们的工资25年来停滞不前。因为酒精上瘾、毒品和自杀,这些人现在的平均寿命缩短了大约8年。莱特希泽指出,美国是G7国家中唯一预期寿命低于80岁的国家。我们看到工人们更穷了,我们看到绝望增加了,我们看到毁灭,我们不用在美国开车太远,就能看到这些被摧毁的社区。转向平衡贸易 重塑制造业的繁荣莱特希泽表示,值得称赞的是川普从35岁就一直在谈论产业问题,担心这个问题。川普当年在受访中说,我们被坑了,我们的工人被搞砸了,不是因为他们懒惰或愚蠢,而是因为我们的体系太糟糕,我们的贸易体系抛弃了他们,并导致社会不安定。莱特希泽主张美国应该从当前的自由贸易转向平衡贸易,防止国家长期维持巨额顺差。他跟川普一样,认为关税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关税很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随着时间推移,贸易会朝平衡移动,最终实现贸易平衡。莱特希泽说,如果你有平衡的贸易,你就会多出一万亿美元美国国内GDP。这会是一个巨大的繁荣。这些GDP大部分或者说很多会在制造业和制造业延伸的领域里。这就是川普总统想做的。他想用关税推动我们走向贸易平衡,让国内财富分配更加公平,让工人阶级获得更高比例的财富。我们会因为减少那巨大的长期贸易逆差而迎来经济发繁荣。川普组合经济议程与通胀的关系有美国经济学家担忧关税会加剧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莱特希泽怎么看呢?莱特希泽认为,关税会导致有些物品价格上涨,但有些不会。通胀是一个系统性的东西,如果只是说衬衣贵了,而裤子便宜了,这不叫通胀。问题在于关税是否会系统性地推高价格?莱特希泽认为,基本上是货币政策决定了是否所有东西都会涨价,这取决于印了多少钞票,而关税不一定会改变货币政策。莱特希泽举例说,现在有人认为关税会让经济放缓,所以应该降低利率,也有人说,关税会导致通胀,所以应该提高利率。这对美联储来说是个难题。我们可以把美联储先放一边。我们的观点是:如果你会增加美国国内的生产,你会保持消费大致不变,这就不会带来通胀。莱特希泽也反驳了贸易壁垒会带来通胀的观点。他说,中国是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没有通胀,反而出现通缩。莱特希泽指出,川普总统的计划,总体的计划包括减税、削减支出、放松管制、增加能源以及关税。这样的组合不可能带来通胀。关税战的深远意义与未来莱特希泽对川普关税战的深度解读,不仅为国际提供了一个理解美国经济政策转型的窗口,更揭示其背后深刻的战略意图与历史背景。从20万亿美元的财富流失到技术领先地位的衰退,再到工人阶级生活质量的恶化,他将全球化视为美国中产阶级社会结构崩解的根源,而关税则是重塑这一结构的利器。川普的对等关税,既是对过去全球化失衡的拨乱反正,也是对未来经济主权的宣言。莱特希泽坚信,关税配合减税、放松管制和能源增产的组合拳,不仅不会引发通胀,反而会带来制造业的复兴和国内经济的繁荣。川普政府认为,对于美国而言,这是一场关乎“解放”与“重生”的百年未有之改革;对于世界而言,这是国际贸易秩序重构的起点。

Value_at_Risk 2025-04-05 14:03:57 UTC
这个逻辑还是有点问题,集采是囚徒困境,本质上是同质产品的价格博弈,但世纪全球各国产品的性价比是完全不同的。而医保谈判降价的本质是医保局是唯一买方,而美国并不是全球贸易的唯一买家(虽然他占比非常高)。//@爱记仇的小熊猫: 付鹏的看法

Value_at_Risk 2025-04-05 04:10:48 UTC
看欧盟了。//@投鱼问道:进展。//@孥孥的大树: 现实版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中华上下5000年的历史智慧,我们清楚,落后就要挨打。

Value_at_Risk 2025-04-04 18:00:15 UTC
股…股民?//@圆周率等于31415926:谁是燃料?//@洛雨R:这次的对拼就是拼各自的燃料了//@洛雨R: 大哥这次还是值得表扬的,真怂就完了都54% 了,还有啥好聊的

Value_at_Risk 2025-04-04 18:00:14 UTC
中国对美国进口比较多的行业,我印象中应该是农产品、芯片、能源、医药这些,芯片涨价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成本会上升,农产品、药品这些会加大消费者患者的成本,但也是国产替代的机会(假设贸易战战到底的话)。//@月相分析:中国反制 tit-for-tat Round1:#对原产美国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杜邦被立案调查#//@月相分析: 0403: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如何(二) 昨天提到AH对于关税的计价不充分,今天也不充分,关注下一步的Tit For Tat程度。

Value_at_Risk 2025-04-04 18:00:13 UTC
当川普说出政策永远不会改变后,市场最后的幻想也破灭了,美股继续暴跌。从今晚中概股的走势看,重估或许也已经开始了,看看周一AH的情况吧,其中出口企业会首当其冲。//@Value_at_Risk: 美国这一次打的是七伤拳,上来先自损800,未来美元在全球地位的下滑以及国内通胀的提升和经济的下行都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但别忘记七伤拳也会伤人,大多数人现在光看美国自己受伤了却没仔细想一想全球化贸易格局的巨变,谁是是其中最大的消费/支付者?如果他不玩了这个体系会如何演变?比如几个生产出口国,特别是经济比较依赖出口的会如何演变?对经济、就业、消费会有何影响?需要再大幅的重新评估一下了。

Value_at_Risk 2025-04-04 07:31:25 UTC
没错,所以美国如果大幅减少逆差,美元在全球的地位必然会下滑。但反过来说也一样,其他国家的货币想要填补美元的空缺,前提也是需要大幅的贸易逆差,只有把钱不断撒出去买别人家的货,你的钱才能到全球各国手中,你的货币才会被全球其他国家接受。//@押沙龙: 我没太搞明白,一个拥有货币霸权的国家,全世界都流通它的货币。可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任何贸易逆差,那么其他国家该怎么获取这种货币呢?

Value_at_Risk 2025-04-04 07:31:24 UTC
具备充足的法治基础、货币稳定性与真实回报的“资产安全港”。想一想,谁能做到呢?//@何不笑:值得一读//@楚团长聊聊天: Pettis其实一味在强调,是顺差国强行输出资本给美国,才导致了美国的低储蓄率、债台高筑和产业空心化。但这套说法,其实也是美国一贯的强盗逻辑——将结构性失衡的责任全盘推给他国,却闭口不言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享受到的巨大利益:资本持续流入推高资产价格、维持高消费与美元霸权、在全球收租而无需承担生产端的人力、环境、生产成本。但Pettis对全球贸易逻辑的洞悉是深刻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关税战争,其实不只是特朗普个人的政治操盘或竞选策略,而是美国正式开始拒绝再为全球失衡买单的宣告。美元资产曾经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价值锚、收益之源,但如果当美国开始主动抛弃“全球主权基金资产池”的角色,开启对资本输入的设限与重估,那么曾经“无风险”的美元资产,也必定会被重新审视其风险基础。这是一个美元资产祛魅的历史性拐点。值得特别提醒的是,最近美元资产肯定会出现宽幅震荡,剧烈波动之中,市场情绪很容易诱发“抄底冲动”。但投资人需要警惕:此刻的剧烈调整,并非源于情绪面或者短期估值错配,而是底层逻辑的结构性重构。不要试图基于估值逻辑去抄底一个正在失去其制度锚的资产体系——当底层驱动发生变化之后,估值就失去了意义。今天便宜,不代表未来一定上涨;当规则重写、信用重估时,再漂亮的过往曲线可能也是陷阱。我们早已习惯于将美元资产等同于信用、秩序与稳定。但这一切的前提,是美国愿意开放自身市场、承担全球储蓄盈余、维持全球流动性循环。而当这一根基动摇,全球资本注定会像惊弓之鸟,开始寻找新的栖息地。在这个新的全球再平衡时代,真正的竞争不再是出口多少便宜的商品,也不是谁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而是谁能提供一个更大、更稳、更可信赖的资产池——具备充足的法治基础、货币稳定性与真实回报的“资产安全港”。不是谁想接棒的问题,而是谁有资格接棒的问题。全球正站在又一次的结构性重构门槛上。从“美元资产是终点”到“多中心资产池共存”,这场以贸易战为表、资本流向为里、制度重构为底的全球再平衡,才刚刚开始。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对中国而言,资本市场和继续保持对外开放,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关税战争表象下的美元资产祛魅时刻

Value_at_Risk 2025-04-04 07:31:22 UTC
美国这一次打的是七伤拳,上来先自损800,未来美元在全球地位的下滑以及国内通胀的提升和经济的下行都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但别忘记七伤拳也会伤人,大多数人现在光看美国自己受伤了却没仔细想一想全球化贸易格局的巨变,谁是是其中最大的消费/支付者?如果他不玩了这个体系会如何演变?比如几个生产出口国,特别是经济比较依赖出口的会如何演变?对经济、就业、消费会有何影响?需要再大幅的重新评估一下了。

Value_at_Risk 2025-04-03 11:10:00 UTC
我之前大概看了一下各种投行的估算,没有一个能算到这个税率,当然,没算到是对的,这TM谁能想得到是这种算法啊。//@张瑜Suki宏观与扯淡: 我带大家强行理解一下老特的对等关税是啥意思,大家坐好,看黑板,别玩笔了。首先,今天的事实:老特认为中国对美关税是67%,所以美国对中国对等关税是67/2≈34% 。越南对美关税是90%,所以美国对越南对等关税是90/2≈46%。其次,67%与90%咋来的呢?全球有识人士已经倒算出来了方法。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5247亿美元、进口1636亿美元、顺差3610亿美元, 顺差/对美出口=69%。越南:2024年越南对美出口1195亿美元、进口151亿美元、顺差1044亿美元,顺差/对美出口=87%。基本可以匹配这个。最后,到底啥意思?他的意思很野蛮。就是越南对美出口赚了1195块钱,从美国进口成本是151块钱,越南净赚了1044块钱。那么利润率是多少呢?1044/1195≈90% 意思就是越南每向美国出口一块钱,越南可以净赚9毛。那么对等关税的本质(在老特看来)是对等利益,这个赚的钱咱俩得对半分。所以我对你征45%关税,9毛钱两边一人四毛五。所以你以为的对等关税是“关税”的对等,你对我征多少税我就对你征多少税?不不不,他似乎比这夸张多了。

Value_at_Risk 2025-04-03 11:09:59 UTC
新西兰最先跪了。 评论配图//@理白君: 其实现在全世界各大经济体都面临囚徒困境的情况,如果贸易报复当然可以,但国内经济和失业怎么办?而且不太可能所有国家都齐心的情况,一定会有人去谈,而美国也会在后面树立几个谈判解决问题的示范国家,这个不是什么WTO规则下的多边谈判,而是WTO以前一对一的双边谈判,所以每个国家谈判的情况都会不一样。如此,各国之间囚徒困境就形成了,如果你坚持到底,那么你能保证其他国家不卖了你?

Value_at_Risk 2025-04-03 11:09:58 UTC
//@醒亦行:最后相当于全加到中国身上了 //@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用老胡的话说。大家都加等于没加,重大利好//@饭统戴老板: 美国给中国加税34%,总税率超过54%了,部分商品超过70%了。去年川普刚当选,对中国放的狠话不多,有很多人又觉得“川普是个商人”,“关税是用来当筹码的”,把加税的预期大幅调低。我当时不认同,12月写了下面这篇文章,大概的意思就是两党对华共识没变化、关税团队基本路线没变化、MAGA派系核心理念没变化,所以关税只会变本加厉。现在看基本上验证了。这篇文章是我写过阅读量最低的文章之一,只有几个做投资地过来找我讨论,换了几顿饭吃,算是没白写。莱特希泽的信徒和遗产

Value_at_Risk 2025-04-03 11:09:56 UTC
一些对美出口占比高的企业算是遭了罪了,好几个跌停的……

Value_at_Risk 2025-04-03 11:09:54 UTC
如果你完全不管这个对美关税税率是否正确,那么倒是挺“对等”的……PS.著名财经记者James Surowiecki发文称,刚刚弄清楚美国这些虚假的关税税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像他们所说的那样计算关税税率+非关税壁垒。相反,对每个国家来说,他们只是把美国对那个国家的贸易逆差除以这个国家对美国的出口。比如,美国对印尼有17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它对美国的出口是280亿美元,17.9美元/ 28美元=64%(美国对印尼征收32%的对等关税)。

Value_at_Risk 2025-04-03 00:38:36 UTC
这能聊吗?//@狸猫猫真的没吃夜宵:你想把什么坡县瑞士英伦开曼群岛啥的都加进去是吧//@理白君:我觉得中国这里是少估计了顶层的真正财富了,我认真的。//@猴年马月的中国:以本国货币为基数,中美两国的人均财富都是43万元。前1%家庭的门槛分别为600万人民币和750万美元,前0.1%的门槛为5000万人民币和6000万美元。//@猴年马月的中国: 这两张图片反映了美国家庭的财富分布。第一张图是2024年的数据,而第二张图只更新到2023年Q2,它反映了美国最近30年财富集中度的趋势。最高top 1%家庭占美国私人财富的份额从1993年的17%上升到了2023年的27%,2024年居然又上升到了30.8%,说明美国股市又上涨了。记得在1982年才占12%左右,当时美国股市经历了从1967年到1982年长达15年的熊市。目前美国最高0.1%家庭财富占比居然高达14%,top 1%占了31%,最低的50%家庭才占了2.5%的份额。2024年底美国总财富已经达到160万亿美元,13万个top 0.1%家庭的平均财富达到了1.7亿美元,门槛大约是6000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大陆2024年的私人财富约600万亿人民币,大约有480万个家庭的财富在600万以上,只好占中国家庭总数的1%,他们的平均财富约2000万人民币,所以合计拥有120万亿人民币,占全国私人总财富的20%,明显低于美国的31%,和美国1998年的占比差不多,但肯定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目前在中国虽然有9亿城镇常住居民,但在城市里拥有房产的估计只有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50%。只是在农村有房产的家庭占全国的50%,估计有2.5亿户,每户平均资产约10万人民币,平均房价按5万估值(虽然几乎没有市场价格),其他资产含存款约5万元,他们的总财富约25万亿,占中国私人总财富的4%左右,也明显高于美国的2.5%,但肯定低于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小的日本。

Value_at_Risk 2025-04-03 00:38:35 UTC
只能说流量是个双刃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Degg_GlobalMacroFin: 小米这场事故之后的互联网真是个大型人类社会观察场。

Value_at_Risk 2025-04-02 06:40:16 UTC
最近看港股年报的又一感悟:今年港股市场对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公司特别不友好(虽然以前港股市场也不怎么看重利润表,但今年尤其严重),而且这种不友好是不分行业,甚至不分业绩的,一些公司业绩还行甚至是高增长的,但只要资产负债表恶化(比如应收款增加或负债增加或现金流减少),股价就很难看(财报公布后单日逆势大跌10%以上),并且,主要是外资卖出为主(内资还是更多的看利润表)。下周的每周纪要的年报解读中你也会看到我分析的几个具体的案例。

Value_at_Risk 2025-04-02 06:40:15 UTC
//@渔老板钓鱼: #小米SU7事故母亲曾多次提醒女儿智驾危险#1、事故母亲回应:她曾与女儿驾驶这辆su7从深圳去往武汉,这1000公路的路程里,女儿多次告诉她智驾“方便、安全”,她曾告诫女儿,现在技术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开才放心,“我说她以后一定会后悔;她还反驳我,说有各种(证明安全)的依据。”这说明: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被网上吹牛逼的车评人洗脑,尤其是鼓吹零接管的那些人。老年人反倒是固执2、小米汽车回应:这个功能和行业同配置的AEB功能类似,目前不响应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这说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最大瓶颈不是算法、大数据、端到端、大模型、AI,而是传感器。传感器不识别,其他都白扯。3、我这几年一直在微博上说:传感器没有突破之前,自动驾驶不现实。很多杠精给我杠:需要不断迭代算法和大数据,什么端到端大模型。4、就好比一个盲人,脑子再聪明也不可能在复杂的道路上跑的飞快。蝙蝠脑子再笨,也能飞的很快并躲避障碍物,因为它能识别障碍物。5、我做了三年汽车传感器采购,我太了解里面的原理了,这些年辅助驾驶有长进,但无突破,核心就在传感器识别不准,技术没突破。但是那些新势力车厂,吹牛逼的能力有突破。6、民众一直说新势力弯道超车,老车企BBA落后了,可是大家知道为啥BBA在自动驾驶上不敢太吹牛逼?因为汽车行业吹牛逼真的会害死人 那些无脑相信辅助驾驶的出车祸自己死还算可惜。就怕连累别人。

Value_at_Risk 2025-04-02 06:40:14 UTC
这确实是一个悖论,危险时刻人突然接管,或许处理效果还不如辅助驾驶系统。当然,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接管不是为了应对突发情况而是可以甩锅呢?那就想明白了。//@投鱼问道: #小米回应SU7高速上碰撞爆燃# 个人观点,也觉得辅助驾驶有本身的系统的固有风险,那就是脱离辅助驾驶时,人长时间不驾驶,已经对驾驶没感觉了,反应不过来。低速还好,高速就很危险。所以要么是智能驾驶,要么就是人工驾驶。我连定速巡航我都不用,因为时间久了,没了手脚感觉,刹车油门分不清,紧急情况手足无措。就是开车时候,都时不时用脚点点,感受下刹车油门,更不用说高速行驶,电光火石之间,接管汽车的手足无措了。//@ZH淙淙:现阶段辅助驾驶最大的问题是突发情况需要人接管,这个模式就是错误的。试想突然出现突发情况,驾驶员很可能注意力不在路况上,突然接管根本反应不过来,反而可能一慌张做出错误选择。这就是我不用辅助驾驶的原因。偶尔也用,都只是解放脚不踩油门,只把着方向盘。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