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lue_at_Risk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
About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星球ID:17168202;备用微博:Risk_at_Value

Value_at_Risk 2025-08-02 01:47:30 UTC
美帝今晚非农和ISM数据都大幅低于预期。在高利率+高关税、叠加紧财政的背景下,制造业成本上升,消费、投资被高利率和高成本抑制,其实乐观的人也难以想象美国数据能一直维持那么强,所以总有阴谋论说数据是粉饰过的。这次同样有阴谋论说是故意调节的,毕竟老鲍要走人了,需要数据来配合降息。宏观数据嘛,还不是任人打扮

Value_at_Risk 2025-08-02 01:47:29 UTC
高利率+高关税、叠加紧财政,制造业成本上升,消费、投资被高利率和高成本抑制,其实乐观的人也难以想象美国数据能一直维持那么强,所以总有阴谋论说数据是粉饰过的。这次同样有阴谋论说是故意调节的,毕竟老鲍要走人了,需要数据来配合降息。宏观数据嘛,还不是任人打扮//@有限次重复博弈: ISM Manufacturing July 48.0, Exp. 49.5, Last 49ISM New Orders 47.1, Exp. 48.7ISM Prices Paid 64.8, Exp. 70.0ISM Employment 43.4, Exp. 46.8~~~~~~~~~~~今晚数据断崖式下跌啊

Value_at_Risk 2025-08-01 14:00:11 UTC
刚看到一个新闻,8月8日起新发行的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利息收入,恢复征收6%增值税。看了眼评论,有说利好股市的,有说股市会不会也迟早恢复收税。收增值税会影响一些债市资金,对股市算是小利好,但大多数债市资金还是不会来股市,这是资金的风险偏好决定的(看A50毫无反应,甚至还跌了一点)。至于股市会不会加税,概率不大,资本利得税的优先级怎么也应该在遗产税、脱籍税等富人税之后,而且要收也肯定有门槛,比如先对大小非收,然后是千万资产以上的大户机构收,不过红利税减免最可能取消(现在是持有1年免税)。当然,我觉得,债市收税更多的是财政上的压力。这几年一直看到各种大V、经济学家都在呼吁财政开支不够,但如果你们有仔细看过数据就会发现,其实财政已经发力不小了,今年搞了各种补贴(消费券、国补、孩补,地方专项债、特别国债发了很多),上半年全国广义财政收入同比下降0.6%,但财政支出同比增长8.9%,明显高于2024年的2.7%。赤字率其实已经不小了,所以需要从各方面找补一下(包括之前海外券商收税,毕竟能去国外炒股的人,大多数都是中产或有钱人,刮这些人总好过增加各种非税)。

Value_at_Risk 2025-08-01 14:00:09 UTC
再转一次10多天前的微博,整体创新药板块已经走完最肥美的一段估值修复行情了(从去年的极端低估到现在合理),后面普通人建议就不要参与了。//@Value_at_Risk: 正儿八经的说,虽然我自己重仓港股医药行业,但这个位置绝对不建议没有仓位的人再大比例买入创新药了,或许还有极少数公司估值不算离谱前景很好仍有上涨空间,但整体看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个点位赚钱的难度非常大了,毕竟整个行业都自底部翻倍了,相比较去年这时候,投资容错率大大减小了。在港股创新药有仓位的人,也建议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持仓,做好高低切换(卖掉短期涨幅过大、估值过高的公司,买入那些还未充分修复,或虽然涨幅很大但前景更好的公司)。而A股的创新药很少,没有特别好的龙头创新药,这波表现整体远落后港股,主要是之前港股暴跌时A股几个创新药跌幅很小,跌不透自然涨不高。另外,创新药概念板块倒是很猛,但炒的是毫无基本面的垃圾股,这些公司看K线远比看基本面强。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52 UTC
世界黄金协会:全球央行在第二季放缓购金步伐,购买量创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二季度中国市场黄金ETF流入464亿元人民币,创下有史以来最强劲的季度表现。4月份那波涨完后,黄金一直在横盘了,背后核心原因就是央行购买大幅放缓了。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51 UTC
查了一下,是中国人大团队做的一个调查,暂时没看到原文,对数据存疑(感觉不可能那么高)。//@openviews:“根据2025年3月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CGSS)分析,当前中国尼特族比例约为16%,高于日本韩国,低于部分欧美国家。”//@西峯_突然之间: 12.3%尼特率,每100个30-34岁青年有12.3个处于非上学、非培训、非工作状态……蛮吓人的。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50 UTC
A股:懂得越多,赚的越少。//@理白君: 今天银行股涨跌互现,但大银行大部分是上涨的,对指数没什么拖累。导致上证50指数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白酒股、保险股和电力股。而类似电力股昨天才出现一定反弹,今天又被摁了下去........也是没啥了。7月份的流动性是非常非常充裕的,但后面能不能持续保持目前还不清楚。该有的利好预期昨天都落地了,其实也谈不上啥利好,但市场前面预期是蛮好的。所以现在的行情走成这样也并不奇怪,唯一牛逼的还是中国实际跟AI装备有关系的工业富联还在往上大幅冲高,不过它也仅仅只是做外设机箱之类的配套,注定不可能是最赚钱的环节,而且是跟随着美股AI股的炒作节奏来做的。不过昨天看了一下它的股权结构,发现它其实跟国企股也蛮类似的,自由流通市值仅仅只占总市值的20%..............所以,对于期指的标的影响很小(比如占沪深300权重只有0.41%),但对上证综指倒是会影响比较大。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48 UTC
新消费的泡沫松动迹象越来越明显了,蜜雪、老铺、布鲁克都破位了,泡泡还不错,毕竟业绩摆在那边。所以说最终还是要看基本面,脱离基本面太多的涨幅,必然不可持续。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47 UTC
我发现微博怎么总是吞评论,比如我某个帖子下面显示有20个评论,打开一看,就10个,剩下10个莫名其妙不见了。

Value_at_Risk 2025-07-31 10:53:45 UTC
民政部今天公报显示,2024年,全年依法办理结婚登记610.6万对——而2023年是768万对。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结婚率的下行,是一点也不意外,男女都不想结婚了,都觉得一个人挺好,有各种因素(经济、环境、想法、取乐方式、男女矛盾等等)。虽然总是说不会重复日本的老路,但一切数据表明,是越来越像了(日本不婚率从90年代后一路走高,不过结了婚的人一般都生2个或以上)。PS.长期关注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经常站在女性的角度为女性发声,我非常支持女性独立和平等(即真正的女权),但我讨厌那些刻意制造矛盾、忽视客观事实和性别差异、权利和义务不匹配的虚假的女权(拳)。以前我经常看到某些人发表了对某个明星或者企业的观点,一些铁粉就会顺着评论来对线,我觉得还算正常,毕竟狂热粉丝肯定会不停地搜索关于自己爱豆的各种评价。但今天让我感到一件很意外的事,我在一个平时没什么评论的朋友微博下面表达了我不喜欢乱打“拳”的人,结果引来了一堆人的辱骂,注意我只是评论,并没有转发到自己的主页,我很好奇,如果不是和明星粉丝团那种有完整严密的组织,为什么这些人会注意到这个平时根本没什么人关注的博主下面的一条评论?以前我不信有海外ngo组织的阴谋论,现在我真实的感受到了。

Value_at_Risk 2025-07-30 20:44:39 UTC
中文就是博大精深。//@月相分析: 汇总一下ZZJ解读Takeaway:1、新提“增强灵活性预见性",说明对意外事件有预留政策。2、未直接提反内卷,从之前的低价无序竞争→依法依规治理,不再强调低价是主要问题。3、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不再突出去产能,紧迫性下降。4、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认可目前成果,后期以稳为主。5、未直接提及房地产,强调“落实好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房地产没有新证策6、“促进社融成本下行”→LPR调低预期

Value_at_Risk 2025-07-30 20:44:37 UTC
//@有限次重复博弈:个税收入主要依赖中高收入群体(年收入100万元以上者贡献超五成税收)。金税四期全面落地后,税务部门对高收入群体的监控能力显著提升,尤其是股权转让、隐性收入(如劳务报酬、经营所得)的稽查力度加大。//@格隆汇图解天下: 2025年上半年个税增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背离

Value_at_Risk 2025-07-30 06:12:18 UTC
融资数据你最近看了吗?非常猛,好几天都是上百亿甚至近200亿的净增,这算是增量资金 ,只不过融资的短期属性很强(我看了眼数据,买银行的融资盘也很多,很多银行的融资余额新高了)。//@理白君: 红利股前面跌了一段时间了,不过今天又回暖迹象,但这对于前期被爆炒的各板块权重股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其实从事实上来看,增量资金非常有限或者是很少,更多的还是机构资金的迁移,热点的变化,可能也意味着风险偏好的变化。

Value_at_Risk 2025-07-29 18:11:57 UTC
原贴评论吵起来了,有意思。//@午后狂睡:所以你说是评测机构的能力可能吗?这个节目的目的是啥还没看清楚么?为什么要会逼出这个,问问那些拿着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宣传的傻嗨跟车企呗。//@常岩CY: 懂车帝的测试不是模拟了一个城市环境,是直接从城市中“暂停”了几个环境,甚至还临时改道了 5 路公交车🚌

Value_at_Risk 2025-07-29 18:11:56 UTC
美股医药巨头诺和诺德崩了,跌了20%,我看到有人问会不会影响AH创新药。其实两者没什么关系,就算中国创新药跌也不会是因为他。诺和诺德主要是减肥药,顶多是司美格鲁肽产品线相关的公司会受到影响(对手礼来股价很稳,所以有些减肥药公司搞不好也不会跌,要看具体产品)。诺和诺德暴跌原因是下调了全年销售额和利润指引,核心是减肥药增长乏力,其实也不算太意外,司美格鲁肽是最早推出的GLP-1受体激动剂减肥产品,一开始具有首发的领先优势,但礼来后来居上,替尔泊肽头对头完胜司美格鲁肽。所以,诺和诺德之前已经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而礼来的股价则一直在高位。PS.替尔泊肽是一种新型的双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和 GLP-1受体激动剂。它的减肥机制更为复杂且全面。头对头临床试验显示,与 GLP-1 受体激动剂司美格鲁肽相比,替尔泊肽在减轻体重和缩小腰围方面效果显著更佳。在第 72 周时,替尔泊肽治疗组平均减重 20.2%(减掉22.8公斤),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则为 13.7%(减掉15.0公斤);替尔泊肽治疗组平均腰围缩小 18.4 厘米,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则为 13.0 厘米。替尔泊肽帮助超过 80% 的参与者减重10%以上,帮助超过 60% 的参与者减重 15% 以上,帮助近一半的参与者减重 20% 以上,帮助近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减重 25% 以上,甚至近 20% 的参与者减重 30%以上。这些数据全面超越了司美格鲁肽治疗组的 60.5%、40.1%、27.3%、16.1% 和 6.9%。

Value_at_Risk 2025-07-29 07:06:42 UTC
对于这次生育补贴,短炒概念股是可以的,但对相关行业的长期基本面影响,可能没多大。这是之前分享过的数据,大家可以看看日韩的补贴力度可以说是非常大了,但并没有逆转出生率(当然没有补贴肯定更差)。

Value_at_Risk 2025-07-29 07:06:41 UTC
这次北京降雨那么严重?//@人民日报: 【#北京市因灾死亡30人#】#目前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本轮强降雨以来,截至28日24时,北京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北京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受灾地区道路损毁31处,涉及兴阳线、西火路等16条线路仍未修通;136个村电力中断,通信设施共损毁光缆62条、基站退服1825个。灾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强总理批示,进一步强化防汛抗汛措施,全力搜救失联人员,紧盯守牢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及时调配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最大努力减少伤亡。目前,北京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灾情期间,请广大市民关注天气预报预警,非必要不前往风险区域。(人民日报记者王昊男 视频:央视新闻)网页链接 人民日报的微博视频

Value_at_Risk 2025-07-28 21:16:15 UTC
突然翻到了这个帖子,又回想起了前两年那令人窒息的港股,那两年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没看懂,是不是看错了,真的被港股搞得“怀疑人生”了,甚至有想放弃投资的想法,不知道亏/错在哪里要远比知道为什么可痛苦多了。比如原文里说的那个医院股,2.x PE、10%多股息现在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低估啊,而今天股价离历史新高就只差一点了。//@Value_at_Risk: 最近有不少人私信问我怎么看XX公司,跌的都怀疑人生了,我发现大家有一个误解,你在高位泡沫买入或者低位买入一个前景恶化的公司然后遇到大跌,这种有逻辑的下跌虽然很痛苦但不能叫怀疑人生,你应该反思自己而不是去怀疑这个市场和世界。而有些公司明明基本面没有任何问题,估值很低,却持续下跌,这才能叫跌的怀疑人生。你会怀疑市场是不是错了,或者怀疑自己的投资逻辑是不是有问题,最后你可能都不理解什么叫投资了,你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你亏/错在哪里的痛苦要远比你知道为什么会亏的痛苦更痛苦。比如某个公司,国企股东、行业稳定,15年上市后收入从10多亿做到100多亿,利润从4亿多做到近20亿,股息也稳步增长,分红比率维持在30%。上市后估值从不到20倍PE一路下滑,等跌到10多倍PE 1点多PB 3-4%股息的时候,你看上了这公司,觉得不贵了,尝试性的买了点观察仓位,买入后业绩果然继续稳步上涨,但股价反而继续下跌,到了5PE 8%股息了,你觉得机会来了,那么便宜,抄底!然后畅享他能成为几倍股,然后…现在变成2.XPE 10%+的股息了,你畅享的空间它又大了一倍。如果是景气恶化或政策打压的民企(如教培、地产等),这种估值也能理解,但这公司行业没问题,未来还会受益于老龄化,还是大集团国企背景,不存在出千跑路的情况,前几年受政策影响大股东还向公司注入了优质资产,底部的时候也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国企大股东期间也有过增持,但依然不能改变继续下跌的趋势。按照这个趋势,股价在跌点,业绩再涨点,PE搞不好就要1打头了,股息率搞不好奔着20%去了。这,才叫跌的怀疑人生。你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了,就如同你不理解A股有些垃圾股明明要几百年才能赚回来但还那没多人买,而2年就能赚回来就是吃分红吃个几年都0成本的公司还那么多人在做空。当然这种公司并不是个例,港股这两年出现过大把这样的公司,国企也好,民企也好,这两年私有化数量也创了历史新高(包括很多对股价无感的国企一样看不下去私有化了,0.1-0.2PB实在受不了)。所有大家有时候是要理解港股有些公司会向下抄,当你无法获得正常估值,无法继续融资的时候,你不如选择掏空上市公司,或者玩点财技想办法融资(就算低位也要大比例配股)。以前大家看到公司底部私有化都很反对,纷纷投反对票拉黑管理层,但现在对于很多股东来说,私有化或许是最好/最后的救命稻草了,敢私有化的公司至少还留有最后的一丝怜悯和道德底线。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