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alue_at_Risk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
About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星球ID:17168202;备用微博:Risk_at_Value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52 UTC
【6月28日-7月5日】AH本轮8个新股分析:蓝思科技、FORTIOR、讯众通信、大众口腔、同宇新材、华电新能、首钢朗泽、极智嘉-W。这批新股还是港股为主,但大都没什么关注的价值,打新的价值也没有,感觉有几个很容易破发。其中FORTIOR(峰岹)和极智嘉这两个公司可以稍微关注一下,一个是芯片设计公司(A股同步上市的,但港股发行折价很高),一个是仓储物流机器人公司龙头。公开发表为极简版,加入V+可看原文(本期原文约12000字),包含详细的的行业、公司竞争力分析、业绩分析以及风险提示。加入方式:网页链接 我的V+订阅页上面内容很少,主要是我分享文档为主,分享内容包括:个人建立的一个研究股池(每篇都是几万字的长文)、AH两地多年新股深度分析、优质研报、全球宏观分析、往期直播交流录音、定制数据等内容。此外,现在加入还免费赠送之前写的书《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一、蓝思科技(6613.HK)蓝思科技是一家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涉及智能手机与电脑、智能汽车与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人形机器人等产品的结构件、功能模组、整机组装等。按公司2024年收入计,蓝思科技在全球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及模组综合解决方案领域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13.0%;在全球智能汽车交互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领域同样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达20.9%。小结:A股知名果链公司,消费电子上游供应商,去年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很好,业绩还不错,但过于依赖苹果,苹果自身销量和市占率也在走低,且还有关税影响,未来前景不明,蓝思的毛利率也在一路走低,不过蓝思作为行业龙头,还是有看点,公司也切入了汽车、机器人等其他行业,收入贡献越来越高。IPO定价18港元,23倍PE,A股在H股上市前大涨,因此港股有30%以上折价,打新有点小肉。二、FORTIOR(1304.HK) 峰岹科技是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与研发,并在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行业建立强大的市场地位。公司在中国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的份额达到4.8%(按收入计),排名第六,且为该市场前十大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公司产品旨在帮助最大发挥BLDC电机的性能优势,实现高效率、低噪音、高精度的运行表现。小结:芯片设计公司,主要是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下游主要是家电行业,这两年公司拓展了汽车领域,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还算不错,但市占率不算很高。也是一个A股公司,虽然改了个英文名字,港股定价120港元,对应PE约50倍,相比之下,A股是185元,还是有不小的折价的,可以申购试试。三、讯众通信(2597.HK)讯众股份主要提供三类解决方案:云通信服务、智能通信解决方案、其他通信解决方案以及配件。通信平台即服务,亦称为CPaaS,是公司业务的核心,于往绩记录期间占公司收入的80%以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收入排名计,讯众股份是中国最大的全栈式云通信服务提供商。公司是中国最早提供云通信服务的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少数能够提供AI驱动的通信服务的提供商之一。小结:云通信服务公司,业务简单说就是智能客服语音,公司客户主要是三大运营商,还有其他一些公用事业、银行、快递等,是非常传统的那种云服务公司,未来会被AI冲击的很惨,公司过去几年业绩原地踏步,未来可能会下滑。新三板公司来港上市,港股IPO定价15元多,对应PE 24倍,新三板目前股价6.72,感觉没有申购的必要了。四、大众口腔(2651.HK)大众口腔的主营业务主要包括综合牙科诊疗服务、口腔种植服务、口腔正畸服务三大板块。大众口腔运营中的口腔医疗机构数量为92家,其中包括4家营利性口腔医院、80家营利性口腔门诊部和8家营利性口腔诊所,分布于湖北、湖南两个省份内的八个城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所得收入计,大众口腔在华中地区所有民营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中居第一位。小结:区域牙科机构,业绩原地踏步,扩张能力也有限,远不如龙头通策,不关注了。IPO定价10.5亿港元,对应PE约15倍,鸡肋啊。五、同宇新材(301630)2015年成立以来,同宇新材专注于覆铜板生产用电子树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历经多年的生产实践与技术沉淀积累,现具备5个细分产品品类、多个细分规格产品同时生产的高效率生产能力,为中高端覆铜板行业提供树脂系统化解决方案。电子树脂公司,下游主要是PCB公司,因此公司业绩和PCB行业景气度高度相关,但23-24年PCB行业景气度较高,公司收入反而下滑,此外公司产品价格一直在跌。这也是没啥技术含量的行业,公司研发投入占比2%左右。不关注了。六、华电新能(600930)华电新能是中国华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业务最终整合的唯一平台。自2020年起,中国华电将旗下超过2,000万千瓦风光电资产注入华电新能,在国内主要央企发电集团中率先完成专业化整合。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华电拥有雄厚的资金保障、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卓越的运营管理体系以及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覆盖全国的多元化和规模化资产布局,能够为华电新能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和关键保障。中国华电旗下的新能源发电业务,在行业内,公司收入处在中高位,毛利率处于平均水准,业绩有所起伏,主要是弃电影响。可以参考行业平均PE,大概是18倍,未来就看股息率了。风险点是非常依赖补贴(34%收入来自补贴),应收款巨高,弃电比例逐年上升,负债较多。七、首钢朗泽(2553.HK)首钢朗泽,作为一家从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行业(亦称为CCUS行业)的公司,主要专注于通过碳捕集和利用技术生产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等低碳产品,并提供低碳综合性解决方案。小结:化工品公司,虽然招股书吹得很神,说什么碳捕捉利用什么的,其实就是标准的化学反应,化工品制程,利用气体生物发酵技术,将工业尾气直接转化为乙醇、微生物蛋白等产品。业绩24年明显下滑,亏损不断扩大,账上现金少得可怜,有息负债是现金的9倍之多。感觉不是什么好生意,中国现在清洁能源占比越来越高,工业尾气价格越来越贵,且公司的产成品市场空间也有限。IPO定价55-72亿,此前融资估值47港元,溢价不算很高,但感觉容易破发。八、极智嘉-W(2590.HK)极智嘉为AMR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全品类物流机器人方案。旨在赋能仓储履约和工业搬运场景,在大幅提高供应链效率的同时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于2024年,公司终端客户复购率达74.6%。按2024年的收入计,极智嘉是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占率为9.0%,且已连续六年保持该领先地位(24年被反超落到第二)。公司拥有约800家终端客户,截至2024年年底已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约5.6万台AMR。小结:仓储物流机器人公司,全球市占率第二,业绩也稳步增长,即将扭亏,注意到24年公司收入增速较慢,市占率已经跌至第二,公司销售费用居高不下,现金持续流出,账上现金越来越少,负债较多,关联交易越来越高,融资风投机构众多,未来解禁压力巨大,IPO定价218亿,相当于8.3 PS,非常贵,22年最后一轮融资后的估值是150亿人民币(164亿港元),发行溢价不算太贵,考虑其作为行业龙头,发行溢价也不高,可以申购一下。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51 UTC
招行行长懂银行吗?他不懂。//@势之为重: 招行行长警告 银行业重要拐点到来!净息差难以覆盖不良率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9 UTC
中转40%//@青松古藤: 越南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中转商品40%。越南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0关税。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7 UTC
给了树就马上砍掉卖木材VS把树种下去等待结果实。//@银瀚投资:中美正好相反,中国的微盘股持续创历史新高。//@修行的围脖: 在2025年,虽然纳斯达克100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创下多个历史新高,但小盘股仍继续落后。年初至今,美国股市中的罗素2000指数持平,该指数已经连续913个交易日没有创下历史新高,目前,该指数的交易价格比2021年11月的峰值低大约10%。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5 UTC
最近手头到了不少港股的分红,一直在思考有什么可以买的或者加仓的,本来是想继续买点药的,但是觉得有潜力或者不算贵的公司都在高位,这波没什么调整,看了一圈难以下手,又扫了一圈其他板块,科技股也没有特别好的标的,要么涨了很多,要么不熟悉,兜兜转转,最后这笔钱还是考虑加仓红利股吧,毕竟今年港股高股息板块表现比较一般,很可能风格随时又会切换回来。具体一些标的,虽然很多红利股一直在高位,但绝对估值不高,且上涨幅度也和利率下行的速度是一致的,简单说就是没太大泡沫,股息率还是很有吸引力。如果不知道怎么选,那就直接看ETF就行了,比如港股央企红利ETF(513910)或港股通金融ETF(513190)。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跟踪的是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截至2025年5月,该指数的股息率是7.88%,显著高于A股主流红利指数,市净率仅为0.63倍。成分股中,金融占比约50%,能源和电信占比约30%。而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则是跟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成分股主要是在港股上市的国有大型银行、证券等金融企业,股息率为7.76%,也是比较高,只是更偏向于金融。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4 UTC
各行各业都在发文反内卷,但根本是没搞清楚内卷的原因,给出的指导方案都是不要打价格战,难道企业是自己想少赚钱吗?如果收入端不调节分配,供给端不让出清,那内卷就永远不会停。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3 UTC
右边讨论了那么多,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重要变量:“人”。日本的人口结构和老龄化速度和美国的完全不同,另外,人的质量也不相同(日本直到最近才开始放开移民)。这让我想到彼得林奇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大意是在做投资的时候不要只盯着资产负债表算来算去,这样没有意义,少看点数据,多看点生意模式、管理层、思考行业前景、公司成长性这些。//@乖乖老鼠:其实伯南克在处理完美国金融危机后,收回了他对日本的批评(白川方明《动荡时代》)。 查看图片 //@Mr时运变迁:近代QE起于日本(速水优?),美国是学生。虽然美国学者、官员2000年前后给日本“上过课”,但貌似他们后来承认日本做的并不差。日本失去N年前的高歌猛进,个人判断同汇率/贸易及美元的全球地位更相关。//@西峯_突然之间:其实根本问题是因为搞市场经济要算账,不赚钱就不投资。如果搞计划经济就没这个问题,不赚钱照样可以继续投入。问题还是处在经济决策模式上。//@聊一波-王波明: #聊一波# 大摩邢自强:为何美国走出了通货紧缩,日本却“失去了30年”?#透过财经看世界# 聊一波-王波明的微博视频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2 UTC
//@乔治Investor:豆腐“脑”//@青松古藤: 菜市场也能玩脑机接口?还是豆腐脑也是脑?浙江东日这波操作笑到肚子疼!😂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40 UTC
我发现很多投资人整天沉溺在宏大叙事中,但做的交易都是超短线交易,这不矛盾吗?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9 UTC
大概率是阶段高点了(指数可能不会有大的调整,但个股和新股可能会调整明显,最近港股新股破发率越来越高了)。//@nieuwfinder: 六月的香港骄阳似火,但比阳光更炽烈的是香港IPO市场。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秘密递交的上市申请不在以下统计范围内),仅6月30日一天就有12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27日有18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整个六月更是有惊人的88家公司递交了上市申请…不知道今年会不会重现2018年最热闹的时候八家公司在同一天鸣锣上市的空前盛况。上市帮助公司完成融资并走向资本市场,投资者有机会筛选并投资优秀的企业,投行/律所/会计师/其他顾问及中介机构重现开始忙到连轴转,不过估计联交所的首次公开招股审查团队看到堆积如山的上市材料会沉默,联交所的上市服务部的团队看到数量众多的上市申请会流(幸福的)泪…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8 UTC
2025年已经过半,阶段回顾一下年初的判断。1、全对。生产国和消费国矛盾确实加深了,美国发动超预期的全面关税战;2、对。全球民粹主义都在抬头;3、大部分对。全球经济在放缓,美国软着陆,美联储没降息,欧洲比预想的稍强,日本上半年还行,韩国比预期强;4、过;5、半对。A股指数上半年是震荡,但小盘股大幅跑赢权重,看下半年吧(感觉风格大概率会切换);6、对。港股强于A股,底部不断抬升,内资是主要增量资金,中小盘股出现修复;7、大部分对。医药成为港股最亮眼板块之一(本人上半年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于医药),部分消费也表现亮眼、高股息板块稳步跟上指数,但小盘股和银行继续飙升,暂未调整;8、算对。美股大幅波动,短期有过暴跌,但又创新高(原话是可以短期看空美股,但长期看除非美帝不在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资金,科技不再领先,不然不宜看空);9、错。美元大跌,主要是川普政策要求弱美元,引发全球撤离,欧元超预期强。人民币稳定;10、过。PS.上半年本人收益率也贴一下,主要是港股创新药贡献(A股账户买的多是沪港通低分红的成长股(创新药为主)和部分A股,港股账户由于低税率,故高股息为主,少部分是成长股,略跑赢恒指)。 查看图片//@Value_at_Risk: 2025年十大预测考虑很多人现在不喜欢看长文,我基于网页链接 这篇长文做了一个预测小结,等25年末的时候再来看看对错。1、逆全球化进一步加深,生产国和消费国矛盾进一步加深。2、民粹主义进一步抬头,右转保守、本土主义。本质上是增长和分配的问题。当增长停滞,那么群众必然要求重新分配和打破现有ZZ格局。3、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帝继续软着陆,美联储降息空间不大,欧洲加速衰退,几个老牌欧洲强国(比如德国)制造业会深度衰退。日本暂时看问题不大,通胀循环还在持续。韩国注意半导体周期下行。4、中国经济,只有稳中向好一个选项。可以关注消费、投资、出口哪些会改善哪些会恶化。当然这里要分清楚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虽然长债走势和人口结构已经给了长期方向(25年在某些领域会承压,如关税、产能、债务),但短期仍然有值得期待的地方(如化债、财政、消费)。5、A股:长期走向仍是“估值+流动性+基本面”这个框架。24年四季度强力刺激下风险偏好/流动性大幅改善,但最终能否长期走好还是取决于基本面和估值。预测25年A股整体指数仍是震荡行情,向下空间有限,3000点是重要支撑(神秘之手),向上空间也有限,整体宏观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不会有太快的太明显的拐点。中小盘可能还会跑输权重,特别是上半年。6、港股:24年反弹核心推动力并非之前判断的外资行回补,内资还是主要增量资金,外资仍在流出。推测25年港股和A股走势不会有明显分化,也是低位震荡,不过港股底部大概率会缓慢抬升,由于港股非头部权重连续数年大幅跑输恒指,且估值极低,因此和A股不同的是,港股中小盘可能会有一个修复。7、行业:虽然24年看错了医药,但25年我仍然首选医药,在连跌四年和政策利空打压到极致后,25年不会比24年更差了,或许会迎来边际上的改善,特别是优质创新药(头部+中部有特色)。其他和24年没有太大变化,毕竟都是长逻辑:部分消费(老龄化相关和必要消费品)、优质制造业(技术有优势的隐形冠军)、高股息的公用事业(业绩和分红稳定)。需要回避:1)泡沫化严重的一些题材、概念、微小盘。2)半导体行业周期变化。3)金融,基本面(息差)不支撑继续大涨(24年银行板块涨幅第一)。4)周期行业,航运、养殖、有色、化工等在24年景气度较高,25年可能周期逆转。5)地产和汽车,地产下滑的边际放缓,但拐点向上,难。汽车,去年预测24年要打价格战,不出所料,25年会更激烈。8、美股:再次上演狼来了的故事,毕竟越涨估值越高,风险也越大。而这次的核心在于AI相关产业的业绩是否能一直超预期,AI行业是否有泡沫和破裂的迹象。当然你可以短期看空美股,比如AI泡沫破了,但长期看除非美帝不在吸引全球最优秀的人才和资金,科技不再领先,不然不宜看空。9、汇率和利率:美元仍会在高位,欧元是支撑美元的核心力量,日元会有变数,看日本央行的加息力度。而人民币方面,大概率会测试7.5位置的压力。利率方面,国内长期方向不会有变化,只是节奏可能有变化,比如下行速度太快了,可能会引发“指导”。10、政策:经济政策和股市政策要分开看。预测股市上会继续出台利好短期、能更好保护散户的非市场化政策,但……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5 UTC
看就业率和通胀数据变化,确实是部分劳动力永久退出市场导致的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了,可以看日本央行早些时候写过的论文《Effects of Demographic Change on Labor Market and Wage Developments》 里面提到了日本这轮通胀和人口的关系。日本总人口从2008年出现拐点,其中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总人口更快速的下降,但在08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引发劳动力紧缺带来的通胀,核心原因是65岁+的人口大量进入劳动力市场,维持了总就业人口的不降反升。但是随着日本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以及劳动力人口的进一步减少,日本劳动力终于在这两年开始短缺了。//@银瀚投资:根本原因是放水,安倍的三之剑之一,时间点是2012年,去看看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想想那时候我们发生了什么?//@模型预测: 在这副关于人口的图中能解释日本经济好转的原因是:死亡。结婚率没有好转,出生率没有好转。但一部分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财富不得不再分配。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3 UTC
这逻辑…//@西峯_突然之间:越底层越如此,越如此越痛苦//@petriv: 前几天看了户晨风视频的一个切片,一个大专生宿舍,集体骂户晨风,怎么难听怎么来,骂了一阵,孩子们哭了。他们其实清楚的很,只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他们绝望,他们愤怒,户晨风戳破了他们的幻觉,他们当然恨,恨就会去骂,骂过瘾了,发现啥也做不了,啥借口都没了,只能哭了。为什么很多人要关注沈逸、地瓜熊、孤烟以及抖音上的北欧军事矩阵,说到底,他们需要快乐和成就,在自己身上很难找到了,年轻人只能感觉到压力。要解决这些压力,最简单直接成本低的办法,就是赢麻。沈逸他们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带给年轻人赢麻的快感。年轻人感觉赢麻了,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别唉声叹气的,年轻人如果还期待赢,还会为赢喝彩,其实是大好事。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2 UTC
【2025股池每周信息跟踪6月23日-6月29日】和铂医药(观察) 集团已与大冢製药株式会社订立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以推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BCMAxCD3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HBM7020。根据该协议,大冢获授予在全球範围内(不包括大中华区,即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中国澳门)开发、制造及商业化HBM7020的独家授权。根据该协议的条款,公司有权获得总计4700万美元的首期及近期付款,并在实现特定开发及商业化里程碑时,有权获得高达6.23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以及未来净销售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此次战略合作为两家公司未来在T细胞衔接器领域的潜在合作奠定了基础。HBM7020是一种利用公司全人源HBICE双抗技术及Harbour Mice平台生成的 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其旨在透过与细胞表面的BCMA及CD3结合,将靶细胞与T细胞进行交联,从而有效激活T细胞并杀伤靶细胞。HBM7020透过结合双价靶向BCMA结合位点以增强细胞靶向性,加上单价优化CD3活性以减少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显示出可广泛应用于免疫性与肿瘤疾病的强效细胞活性。于2023年8月,HBM7020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新药研究申请 (IND)批准,在中国启动针对癌症的I期临床试验。荣昌生物 将泰它西普授权给美国Vor Bio公司,获得4500万美元的首付款+41.0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高个位数至双位数销售提成,获得Vor Bio公司发行的价值80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占Vor Bio的23%。“NewCo”交易模式,Vor Bio这家公司没有任何临床和生产,好比借壳了一个空壳公司。所谓“NewCo”,一般是由资本攒局成立,药企将管线剥离出来授权给这家NewCo后,获得一定的股权和资金。肯定不算坏消息,但无奈市场预期打的太高了股价之前一路暴涨,结果只有4500万的首付款,所以股价暴跌20%+也能理解了。信达生物 将以78.28–79.10港元/股完成5.01亿美元配股,较6月25日收盘价折让4.0%-5.0%,为近期港股医药板块中折让最小。配售后公司现金储备超百亿元,资金将支持包括PD-1/IL-2、CLDN18.2 ADC在内的众多重点项目的全球开发,并为早期管线提前布局。6月26日公告,胰高血糖素(GCG)/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双受体激动剂信尔美®(玛仕度肽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信尔美®是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其独特的作用机制既能够增加减重效果,又能够直接降低内脏脂肪含量,带来全面的代谢获益,获评为2025年全球十大最受期待药物之一(FIERCE Pharma 2025)。重要里程碑,不过市场对此预期颇高,股价非常强势,考虑内资持仓比较多,很可能见光死。枫叶教育 6月26日回购873.2万股(占当日成交比高达77%)小熊电器 持有公司20.29万股的监事会主席黎志斌先生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20股(占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量的总股本比例0.03%)。持有公司31.84万股的副总经理刘奎先生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79,588股(占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量的总股本比例0.05%)。迈瑞医疗 持有迈瑞医疗51,482,379股(约占公司目前总股本4.25%)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份前特定股东Ever Union(H.K.)Limited,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减持公司股份。Ever Union (H.K.) Limited其实际控制人为迈瑞医疗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成明和。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0 UTC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行业数据对投资干扰很大,比如经常能在卖方研报中看到,某某行业对标海外,中国的数据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实和海外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国内增长空间没了,只是统计数据口径的问题带来的错觉。//@郭嘉宁: #郭站长的农业科普大篇# 统计数据在传播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干扰。我举一个小例子: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这个数字,会被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高频引用,因为在全球各国横向对比的时候,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很直观的指标。而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这个数字会显得很低:2024年,不到40公斤。于是横向对比,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隔壁日韩。但这事儿想想就不对劲,中国每年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猪肉的产量在57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仅仅猪肉一项,合到每个人头上,就超过40公斤了。问题出在哪?统计口径。细看就会发现,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肉类只包括猪牛羊,甚至兔子。我吐槽叫:这应该是全国居民人均哺乳动物肉类消费。是的,消费占比极高的禽类,包括鸡鸭鹅,都是单独统计的。消费占比同样极高的水产品,(包括鱼贝藻蛙等等)也是单独统计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鸡肉鸭淡水鱼海水鱼生产国。但是没算成肉。数字还是对不上啊:是的,在官方的消费统计口径中,只统计了居民直接消费的肉类。肉类加工品没算;农户自养自杀的猪牛羊也没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有历史统计惯性的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不展开说了。反正低调一点,也没啥坏处。但实在没必要和国外的一些膨胀数据做对比:毕竟有些国家的统计中,鸡蛋海带都算肉。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29 UTC
确实很难,美国制造业回流的概率极低,但如果因为难就不做了,那成功的概率就是0,或者至少让部分制造业回流也行(中低端制造业我也认为绝对不会回流了)。//@青松古藤:回复@木剑无峰:很难,可以说基本上不可能,因为整个产业链都迁出了美国//@木剑无峰:所以说部分制造业回归是一个合理的路径。//@青松古藤:本世纪初美国还提出一个类似概念叫中美国,中国生产美国消费,这个概念很可笑,简直就是旁氏骗局的另外一个版本,怎么可能持续呢?//@青松古藤: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利润占GDP比重稳步上升,而净商业投资(扣除折旧后的资本支出)占比却长期下滑,二者走势背离。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企业更倾向于将利润用于回购而非生产性投资。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正是扭转这一结构失衡——通过提高进口成本,迫使企业加大本土投资。~~~~~~~~~~~都学巴菲特那一套,对于个体来说可能是好的,但整个国家都这么干结果就是制造业完全空心化,只剩下一些空壳的投资公司,美国很多大厂本质上不生产任何东西,都是找代工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28 UTC
A股银行都调整了,港股大蓝筹和新经济也调整了,但A股的微盘小盘股继续上涨,中证2000又大幅跑赢指数…真是最强板块没有之一了。//@Value_at_Risk: 荣昌肯定不算坏消息,但无奈市场预期打的太高了股价之前一路暴涨,结果只有4500万的首付款,所以暴跌也能理解了。 顺带把整个创新药板块都带下来了,港股新经济也该好好调整一波了(A股小盘股我是真不知道会不会调整)。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26 UTC
算了一下,5月单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9.1%。什么情况?前4月还恢复的好好的。//@财联社APP: 【国家统计局:2025年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1%】【国家统计局:多重因素影响工业企业利润下降】【国家统计局:1—5月份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0.6%、7.1%】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25 UTC
本质上是社会更保守了,其他方面也是如。//@petriv: 因为一个女演员历史上的“污点”就下架、停播整个影片,真是没救了,没救了。 祝你们世世代代只配看抖音吧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