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好生意、好公司、好价格; 星球ID:17168202;备用微博:Risk_at_Value

Value_at_Risk 2025-07-05 10:37:30 UTC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行业数据对投资干扰很大,比如经常能在卖方研报中看到,某某行业对标海外,中国的数据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实和海外发达国家差不多了,国内增长空间没了,只是统计数据口径的问题带来的错觉。//@郭嘉宁: #郭站长的农业科普大篇# 统计数据在传播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带来一些干扰。我举一个小例子:全国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这个数字,会被很多媒体和自媒体高频引用,因为在全球各国横向对比的时候,这个数字,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购买力和生活水平,很直观的指标。而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这个数字会显得很低:2024年,不到40公斤。于是横向对比,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的人均肉类消费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远低于隔壁日韩。但这事儿想想就不对劲,中国每年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猪肉的产量在570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仅仅猪肉一项,合到每个人头上,就超过40公斤了。问题出在哪?统计口径。细看就会发现,我们的官方统计中,肉类只包括猪牛羊,甚至兔子。我吐槽叫:这应该是全国居民人均哺乳动物肉类消费。是的,消费占比极高的禽类,包括鸡鸭鹅,都是单独统计的。消费占比同样极高的水产品,(包括鱼贝藻蛙等等)也是单独统计的。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鸡肉鸭淡水鱼海水鱼生产国。但是没算成肉。数字还是对不上啊:是的,在官方的消费统计口径中,只统计了居民直接消费的肉类。肉类加工品没算;农户自养自杀的猪牛羊也没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有历史统计惯性的原因,还有别的原因,不展开说了。反正低调一点,也没啥坏处。但实在没必要和国外的一些膨胀数据做对比:毕竟有些国家的统计中,鸡蛋海带都算肉。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Bfc908c83C4656Fd75ebe926C44f69D5228DC4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