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1-04 13:08:13 UTC
美国自己也在鼓励本国企业扩大供应链,重建生产,本质上就是想把供应链和就业留在美国,实在留不了的,也要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确保供应链安全//@机工战略: 美国当下的“制造业回流”(reshoring / nearshoring / friendshoring)确实正在演化为一种“新型OEM体系”。它与传统意义上“制造业回归”不同,不是美国重新培养工匠精神、重建完整制造链,而是借他国之手重塑产业控制力。一、核心逻辑:美国主导、他国代工的“战略OEM”美国当前的制造业回流,其实并不是“产业自给自足”,而是以政治安全 + 供应链主导权为目标,推动一种“受控的全球OEM体系”。 • 核心目的: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可控生产”。美国希望关键制造环节在“友岸(friendshore)”体系内完成,但仍保持技术、标准、资本与市场主导。 • 实现方式:通过激励、补贴、协议与准入壁垒,让日韩欧企业“在美国制造”,形成“名义上美国制造,实质上外资代工”的格局。 • 关键词:政策主导(IRA、CHIPS、Defense Act)、伙伴代工(Japan/Korea/EU OEM)、供应链重组(friendshoring)。二、表现形式:美国版OEM的三个典型板块 1. 汽车产业:欧洲、日本企业的美国工厂化 • 丰田、本田、宝马、奔驰、现代、起亚、斯巴鲁等都在美国扩大电动车与电池工厂。 • 典型案例: • 丰田北卡罗来纳电池厂($138亿投资) • 现代-起亚乔治亚电动车基地 • 宝马南卡工厂升级为出口中心→ 本质:美方提供市场与政策(IRA补贴),日韩欧企业成为美国供应链的“OEM制造者”。 2. 能源与船舶装备:韩国造船在美设厂 • 美国海军与能源公司推动韩国三大船企(HD现代、三星重工、大宇)在德州、路易斯安那等地建厂。 • 目标:建造LNG运输船、海上风电平台、造船模块。→ 韩国成为美国能源安全体系的“造船OEM”。 3. 半导体与装备:日韩欧成为“在美代工厂” • 台积电(TSMC Arizona)、三星(Texas)、美光(Idaho)、SK海力士(Indiana)等皆为美国战略布局。 • 这些厂虽在美国,但关键设备、工程团队仍来自日韩、荷兰。→ “美国制造”的外壳,“全球代工”的本质。三、内在机制:OEM逻辑的三层嵌套层次 逻辑 美国角色 他国角色战略层 供应链安全 规则制定者 规则适配者技术层 先进制造与标准 芯片/AI/材料 制造与装配执行层 投资与税收激励 市场与补贴方 投资方与雇主美国不再直接经营制造,而是通过制度嵌套,让他国的资本和制造能力成为“美国工业体系的延伸手臂”。四、结论:制造业的“地缘OEM化”这是一种新型产业结构重组逻辑: • 从“全球化分工”转向“地缘化OEM”; • 从“成本效率”转向“政治效率”; • 从“生产主导”转向“制度主导”。简言之:“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打法是让别人在美国生产,让美国掌握规则与利润。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