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image

我还是得当一个科学家 2025-10-11 16:01:01 UTC

转发微博//@历史的进城: 据报道,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已经与澳洲矿业巨头必和必拓签署协议,第4季起对铁矿石现货贸易实施人民币结算。这一看似技术性的变化,背后其实是一场全球资源定价权的重塑。表面上,中国赢得了一场价格谈判。此前,BHP坚持按年度合同价销售铁矿石,每吨约109美元;而中国要求按季度现货价计算,约82美元。谈判一度陷入僵局,甚至传出中国短暂停止采购BHP矿石的消息。如今,BHP选择让步,同意以接近现货价成交,并接受人民币结算。价格只是表象,定价权才是本质。过去30年,铁矿石定价权牢牢掌握在澳大利亚和巴西手中,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年度合约价。直到2022年,中国成立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将全国40%的进口量集中到一张谈判桌上——这就像沃尔玛突然进入菜市场,游戏规则从那一刻起开始改变。通过集中采购与短期现货化机制,中国让“买方定价”成为现实。对中国钢铁产业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根据需求波动灵活采购,不再被年度高价合同束缚;对BHP而言,则是面对“最大客户的集体议价”,不得不重新计算得失。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是全球第二大海运商品,年交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计价,这也是美元霸权的根基之一。如今,BHP首次接受人民币结算,等于在美元主导的资源体系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不仅是中国的胜利,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一步。从更宏观的视角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全球资源策略:买方联盟 + 现货化定价 + 本币结算。铁矿石只是第一块拼图。未来,这种模式可能扩展到液化天然气(LNG)、铜、甚至大豆等关键资源上——凡是中国是最大买家的领域,都有可能重新定义交易规则。对澳洲而言,这份协议意味着部分出口收益下降,但也避免了失去最大市场的风险。毕竟,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替代中国的采购量。对中国来说,这是一场“时间换空间”的豪赌——用短期采购压力换来长期制度主动权。这份协议没有喧嚣的政治声明,却可能比关税战、汇率战更具历史意义。全球资源秩序的重构,往往不是通过革命,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规则的重写”完成的。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或许正是那第一笔关键的涂改。

image

此推文基于ipfs和以太坊,没有中心化实体控制,所有权利归创作者所有。

所有者:0x6794785d49b5Cc970b83cD5dD7CE1997470bbf5b